第137章秦國的危機(求訂閱)-《始皇帝》
第(3/3)頁
在世人眼中,大秦很是強大,很是無敵,可威懾六國。
六國似乎要被大秦所滅。
可事實上,大秦的毛病不少,問題很多。
好似老年人,身軀硬朗好似年輕人,可各種大疾病陸續出現。
在荀子眼中,大秦是法度嚴明,效率出眾,只是秦王的一道詔書,下面的臣子秦吏皆是雷厲風行的執行,從上到下上下一心,維護王朝的運轉。
可這只是荀子一個書生,看到的表象而已。
現實當中,秦國的法令在咸陽城,在方圓三百里還有一定的效力,還能順利執行,可一旦到了河東,到了巴蜀,到了漢中,到了三川郡,到了南陽郡,到了南郡等地,很多的官吏依舊是六國之人,能執行多少,就看面子了。
就是老秦缺中,也多有不法之人。
他每要批閱十個時辰的奏折,要很是勞累的樣子,因為只要一松懈,就會出現問題。
在很多舊地官員的任命上,不得不對其做出妥協。
就好似剛剛設立的三川郡,有一半的官吏是老秦人,一半是東周國舊有的官吏。
只要翻閱奏折,就能看出秦國對地方統治的無力和虛弱。
甚至很多老秦人也不可靠!
在地方為官的時刻,多數與地方豪強勾結,秦法上折扣很多。
在南郡等地,民眾還是使用楚國的舊錢,拒絕使用秦半兩,還是當地習俗為主,抵制秦法。
秦法當中,戶有二丁以上者,倍其賦,強制讓民眾分家,可舊郢很多地區,還是父子兄弟幾人居住在一起,就是不分家。
秦國問題很大,可他也只能抓大放。
不然,按照商君之法,皆是苛刻法令,地方早就動亂了。
事實上,很多新設立的郡縣也是動亂不斷。
當地的秦吏,若是直接上報,可能政績會受到影響,考評為差,會導致奪爵,甚至淪為城旦鬼薪;可若是不上報,選擇沉默隱瞞可能考評為上,等到幾年后再換一個地方為官,又是將問題丟給下一任官吏。
這樣多好。
很多秦吏,皆是會做出明智選擇。
很多的地方動亂,皆是會隱藏不報,或是與地方妥協。
在上奏的竹簡當中,皆是沒有稟告。
秦異人也是借助黑冰臺,才得知地方一些內幕。
知道之后,也只能選擇沉默。
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前,只能選擇沉默,選擇擱置。
“詔丞相呂不韋!”
秦異人下著命令。
寺人告辭離去。
片刻后,呂不韋到來,上前道:“拜見大王!”
秦異人道:“滅東周國,奪取韓國成皋、滎陽等,秦國戰果巨大。而今新的一年開始,該出征六國了。這一戰,是打魏國,還是打趙國?”
這就是大秦,每年皆是要打仗,不是準備打仗,就是為打仗做準備。
呂不韋思索道:“大王,當進攻趙國之太原,榆次等地?”
召喚寺人,打開地圖。
著這一年,秦軍的主攻方向。
“大王,趙國與魏國唇齒相依,若是進攻魏國的河東,上黨等地,會遭遇韓國、魏國、趙國等襲擊,對我大為不利。”
“可若是直接從秦國上郡出發,冬季的時刻,黃河結冰,可直接越過黃河進攻趙國太原,卻只需要面對趙國而已,可在這里以快打快,只需要三個月就可攻占趙國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