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咸陽城,又是變為白色的世界。
又是一位秦王離去。
曾經是秦昭王,后來是秦孝文王,又是秦異人,只是短短的四年多時間,就是有三位秦王離去。
這樣的速度有些快。
秦讓到消息后,只是稍微悲傷,又是過著舊的生活。
秦王剛剛即位,就是開始修建陵墓,等到去世的時刻,進去。
可秦異缺秦王才三年,準確來是兩年半的時間,墳墓修建的規模并不大,卻是進入里面。
看著父親進入其中,呂不韋親自為父親抬棺。
趙政心情在失落。
秦國,又是迎來一位新的秦王。
秦王政,這是他未來的稱呼。
他成為秦王,僅僅是十三歲。
雖然還要守孝一年,才能正式登基,可他已經是秦王了。
成為秦王,可謂是萬萬人之上,百萬的軍隊,十幾萬的秦吏,皆是聽他的號令。
只是他能駕馭這一牽
秦國就好似一只老虎,秦王就是騎在老虎背上,他能駕馭秦國這頭老虎嗎?
若是駕馭不足,可能被老虎吃掉。
他只是十三歲的孩子,可能有一點聰明,可是駕馭朝堂,駕馭各種繁雜的政務,管理龐大的國家,卻是力有不逮。
“父親,你還是離去的有些早了,若是能多活五六年,我也可穩定局勢??涩F在你走的太早了,我只是十三歲的孩子,如何能駕馭滿朝的文武,如何能與這群人精斗智斗勇!”趙政看著墳墓,心中嘆息。
只能將這一切化為無奈。
只能叮囑自己,多看,多想,多問,少。
……
明亮的大殿之上,趙政端坐在王座上,高高在上俯視一牽
旁邊有一個簾子,里面有一把椅子,太后趙姬端坐在其鄭
諸多的臣子紛紛到來,直接跪拜道,齊聲道:“拜見大王,大王萬年!”
趙政道:“平身!”
旁邊的中書郎喝道:“平身!”
立刻,諸多的臣子紛紛跪坐在席子上。
這是第一次上朝。
此刻,趙政頭上帶著冕冠,最上面長方形的東西就叫做“延”,前面是門簾一般的珠子,叫做“玉旒”。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槳允耳”。
按照禮法,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好的服飾。
對于掛的玉旒,也有嚴格的規定,子掛12串,而諸侯只能掛10串。
趙政為子,玉旒掛著十二串;
文信侯呂不韋,玉旒掛著十串。
十二串玉旒,十二是極數,代表君主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君主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免政治流于嚴酷;黈纊塞耳,是指君主不可聽信讒言,對于溜須拍馬屁要“充耳不聞”。
冠冕,表現出古代君主“見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而放過,無求備一人,”的為君哲學。
同樣,冕冠可增加皇帝的威嚴。
有著十二串玉旒遮擋,臣子們也看不到君王的表情,也無法對其進行揣測。
諸多的臣子紛紛開口,開始稟告事情。
趙政聽著。
趙姬也在聽著。
可主要是呂不韋處理這一牽
事實上,朝堂大會很多時刻,形式大于內容。
很多關鍵性的內容,不會在這里討論,要防止泄密。
很多內容往往是確定之后,然后在大會上討論。
趙政仔細聽著,很多不懂的東西,直接寫在竹簡上。
旁邊的官員,也在在竹簡上記錄主要事情。
朝會在繼續,很快一個時過去,就在這時,呂不韋開口道:“大王,先王已經過去,該給先王上謚號?”
趙政點頭道:“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