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顧慎為留下兩名探子,自己單獨返回逍遙海,他收集到的情報還不夠多,也不盡詳細,但不能再等了,他得盡快制定迎敵策略。
回到石國都城,他正好趕上幾位國王受“邀”來結盟。
一共四位,石、康、沙、惠的國王都來了,只有逍遙海南岸的安王跑得快,已經一路奔到璧玉城避難去了。
四位國王全都膽戰心驚,對龍王非常不信任。
在一場盛大的結盟儀式之后,顧慎為放走康、沙、惠三王,按慣例,他們都把太子留下,充當龍王的侍衛與人質。
鐘衡的效率很高,不到二十天時間,已經收集到大小船只三百余艘,將大雪山軍隊盡數運至北岸,開始在東面的要道出入口設營安寨,準備與金鵬堡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
粗略看上去,大雪山軍隊的實力也不弱,劍客、刀客、林中野人、香積之國的奴隸與貴族、烏山里的部族與礦盜、逍遙海五國的士兵,加在一起,接近兩萬人,比顧慎為一開始預料的還要多一些。
可這支軍隊就像是手工拙劣的紙糊假人,連架子都沒搭好,不同來源的士兵各有各的想法,不要說與金鵬堡的大軍對抗,就算沒有敵人,自己也搖搖晃晃,隨時都有散架的可能。
真正做好戰爭準備的只有那一千多名大雪山劍客與陀能牙的刀客,他們都死心塌地忠于龍王,可是要將十幾倍于己的新兵粘合在一起,任務還是太艱巨了。
因此,顧慎為召集的第一次會議,參加者僅限于大雪山族長、陀能牙、鐘衡、方聞是這些人。
結果讓他滿意,眾人一路東躲西藏,打的都是不對稱的小仗,終于重返西域,無不盼望著與金鵬堡結結實實地來一場決戰,他們手下的戰士也憋著勁兒,興奮地等著敵人到來。
在一片開戰聲中,只有陀能牙提醒龍王,大軍行進速度太快,后方的烏山并不穩定,金鵬堡安插的奸細還沒有全部肅清,許多部族與礦盜的立場也仍然模糊不清,通往香積之國的狹窄道路隨時面臨著被掐斷的危險。
顧慎為沒有當場做出決定,而是接著召見下一撥人,香積之國奴隸士兵的十位大頭目、貴族士兵的兩名頭目、烏山部族的哈赤烈和礦盜葛英。
這伙人關系復雜,奴隸與貴族、部族與礦盜從前勢同水火,現在也只是勉強保持和平,相互間的蔑視與仇恨沒有減少一點。
一進入帳篷,就發生了兩起小小的糾紛。
一名奴隸士兵的頭目不小心碰了貴族頭目一下,遭到不客氣的訓斥,奴隸還是不敢反駁,甚至不敢辯解,恭恭敬敬地垂頭接受前主人的責罵,兩只膝蓋不停顫抖,要不是龍王及時出現,他很快就要跪下求饒。
另一起糾紛更激烈些,哈赤烈與葛英一見面就怒目互視,一個說對方卑躬屈膝,另一個指責對方不懷好意,說著說著就拔出刀來。
顧慎為的到來制止了這兩場糾紛。
這些人也都歡迎與金鵬堡的戰爭,態度卻各不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