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的絕對不絕對不好說,但醫療上,這個量級變化,絕對會導致醫生水平的不同。
有這么一隊新加坡醫療組來到了邊疆,當時人家醫療組的學歷清一色的全是博士,而且還全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俊杰。
而邊疆當時的醫生,大多數是專科,本科都算是很厲害的。
當時為了撐場面,領導甚至把醫學院中花白頭發的老教授拉出來。
在會議談論階段,可以想到,邊疆醫生清一色敗退,人家從組織胚胎到未來分子生物,一個比一個研究的高端。
邊疆醫生們如同是學生一樣。真的,用歐陽的話來說,他們當年就如同學生一樣,用一種極度渴望的目光崇拜著人家。
談論階段結束,就進入手術觀摩。當時,邊疆醫生覺得人家這么高端的醫生,這么高級的醫生。
怎么也要讓人家不能太小瞧了邊疆,不能太小瞧了華國不是。
上手術的醫生,都是醫療比武出來的高手,真的,全邊疆不分南北,不分東西的拉了一群高手。
當時安排了好幾臺手術,從簡單的闌尾,然后膽囊、疝氣最后到胃大切為止。
華國醫生先上的手術臺,先做的觀摩手術,噼里啪啦,膽囊切除后,后面的手術就被人家叫停了。
為什么?
因為,臺子上的這些醫生太溜了,老舊的無影燈下,連個先進點的手術衣都沒有的他們。
靠著多年磨煉出來的精湛手術技藝,直接讓新加坡的醫生汗顏,他們連觀摩手術都不敢做了。
有了他們在最最艱難的時刻熬打出來的精氣神,華國醫療才有奮力追起的可能。
所以,醫療行業,特別是在基礎醫院,醫生必須要靠時間靠努力來打磨的。
往往患者需要的是一臺完美的手術,而不是一個完美的理論。
當張凡拿起刀的時候,周德森就全神貫注的看著張凡。
常規的想,一個本科畢業的醫生,畢業兩年,他能干什么?
給個簡單的闌尾,能利索的割掉,這就已經算是很努力的了。
都是從這一行熬過來的,醫生最難的是什么時候后,就是剛畢業的前幾年。
天天拉鉤,日日拉鉤,想上手,先考資格證,然后拿到手,再看帶教老師的臉色,不放手,你先拉鉤把。
所以,他覺得張凡天賦是有的,但估計已經是被老師,被上級寵壞的孩子一樣。
覺得自己是個天才,什么都能干,什么手術都沒有問題。
沒看當時酋長孩子的手術,還沒干什么呢,人家的老師拉著一幫人來助拳嗎。
呼啦啦的從華國另一頭拉著幾乎半個北華國的普外高手來鳥市。
這是來干什么的,是來做手術的嗎?這時候來嚇人的好吧。
就算鳥市老大不行了,他也沒這能量,一次性的召集這么多的專家。
這是什么待遇,這就如同一個面目可憎的熊孩子四處招搖惹禍。
然后還有一群捧臭腳的,比如老徐,比如中心醫院的趙京津。
因為,熊孩子惹了禍,他能放大招啊,他能搖人啊,他師傅是盧老,他師伯是吳老,他師傅的師傅是裘老。
嚇不死你!
看著張凡拿著刀,老周心里不停的嘆氣,“難道醫療現在也開始講究門閥了嗎?
你有這么大的資源,不去當器械商,多虧啊,干這行,何苦來哉!”
但是,上級可以指定讓誰來做手術,也可以指定讓誰來當助手。
可,他周德森也不是泥捏的,只要張凡今天手術中有生疏感,他一定要好好和老徐聊聊,你當院長,也不能這樣昏聵。
“認真點,把燈打好!”看著張凡開始拿刀,周德森就給巡回護士說了一句。
不管張凡是不是熊孩子,他首先要做到一個醫生的責任,而且也是為了避免張凡有借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