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爸不像朱常淵開掛,人家靠的是真才實學。
據朱文斌介紹,現在建筑企業的項目,只要按照標準牢牢控制死,一般來說,上面業主給的價格和下面對下勞務分包(也就是包給包工頭)的價格都是死的,中間的差額算是建筑企業的一項收入,但并不是純利潤。
這一項收入,要扣除員工的工資、公司的管理費、稅金等其他東西,真正落在公司手里變成純利潤的,能有總合同額的百分之二就已經很可觀了。
比如一個中等規模的項目,比如合同額是兩個億,百分之二的利潤就是四百萬左右,而且這是建筑企業扣除了所有管理費用以后的純利潤。
一個一級資質企業,每年承攬業務應該在二十億元到五十億元之間,所以可以預見,即使管理很好能將企業利潤率突破到百分之三,純利潤也不過在一個億左右而已。
可以說這些利潤還不如劉光一個月的營業額所得,看上去是不是很少?感覺建筑企業不掙錢?
當然不是這樣的,建筑企業每年能掙一億元純利潤的那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保持盈虧平衡就不錯了,之所以看著利潤少,無非是兩個方面。
一是和總的營業額相比,二是和劉光的店的利潤比。
劉二蛋子那是無本的買賣,說白了所有的營業額幾乎都是利潤,若是正兒八經的像劉二蛋子他姐夫那樣作生意,購買然后出售,從中賺取差額作為利潤,空間就很小了。
而且,像劉光姐夫那樣,若是有一次看走眼,甚至能賠的傾家蕩產,好在他姐夫出售的大多數是工藝品。也就是所謂的假貨,擺在家里當樣子用的。
剛剛說的百分之二或者三,都是理論上的利潤,現實中施工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虧損的多,盈利的少,為什么?
四個字可以回答:中飽私囊。
有經驗的項目經理,施工管控固然熟練。但是對于侵吞國有資產的手段也能玩出不少花樣來。而且,事實上并不是只有某一個人做這種事情,而是整個企業都在搞。
按道理,國有企業的老總,每個人每年的工資就那么一點,可為什么他們所有的子女都能去過去留學?
問題就在這里,項目經理與包工頭簽訂虛假合同、做虛假結算,將國有資產轉移到個人名下之后,分贓。
包工頭哪里來的?都是企業老總介紹來的,所以分贓的時候。也不可能忽略到公司領導的那一份。
由此可知,私人占得多了,國家必然占的少,以至于項目不盈利甚至虧本。
老爸朱文斌作為一個國有建筑企業的高管這么多年,對于這其中的道道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他也深知這些壞毛病的根源在何處?
一句話,只要將項目經理給控制住了,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