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才剛剛入冬的節奏,朱常淵走在外面的大街上都已經哈氣成冰了。
寧遠和錦州兩個城市所有的軍民都進入了冬休時節,而且,有了朱常淵手中大量的糧食和衣物,他們的這個冬天注定不會太難過。
當時從陜西之地帶過來將近三分之一的糧食,現在治下的人口也不是太多,所以,即便是整個寧錦三年不種地,也吃不完的糧食,這一點,倒是不用愁。
天氣雖然冷,可是有一隊人馬,始終沒閑著,那就是朱常淵的二百鐵甲騎兵部隊。
現在不用打仗了,他們又化作道路測量方面的專家,拿著儀器在野外走來走去,勘探地形。
確切的說,應該是勘探錦州到后世阜新這一段路程的地形。
后世光緒年間才開始在阜新市所在的地方設置阜新縣,現在來說,那地方還只是一處規模略大一點的村鎮,居民聚集地而已,遠遠談不上什么城市。
朱常淵現在是薊遼總督、大明延明王,統御遼東,有全權決斷的權利,所以,為了方便,就給后世阜新所在之地起了一個新的名字:阜新城。
讓身邊的邊橫帶著五千人馬前去那邊筑城,并在那個露天煤礦的山腳下開鑿出一個大大的水池,以供朱常淵的巨輪停放。
兩百鐵騎人人都是萬人敵,體格強壯不用說,加上身上穿著朱常淵從現代社會運送過來的級加厚羽絨服,對付這寒冷的冬天也還行。
畢竟,這里和北京差不多在同一緯度,雖然在東北,可也并非是遙遠的哈爾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冷。
現在有了朱常淵的全球定位子系統,不但能夠使用手機,而且還可以使用gprs進行定位測量。不必使用全站儀,所以,勘察隊的工作效率高出了很多。
半個月的時間,所有從阜新城到錦州這一段的地形圖測量全部完畢。并且出了地形圖,可謂是第一手的勘探設計資料。要看書1·cc
一旦這些原始的數據被采集到以后,朱常淵馬上組織日月島上面的道路設計師,根據地形圖設計出一條從阜新城到錦州城的最佳線路,并將這條線路延伸到海邊。
當然了。鑒于平行世界的建設條件,就沒有設計公路,而是設計了一條鐵路,單線。因為在道路建設中,無論是技術標準還是建設要求,鐵路都比公路要低的多。
朱常淵是土木工程學院畢業,對于工程上面的事情雖然不敢說精通,但這點常識還是有的,而且,他還在工地上待過不少時間。整天又有老爸的耳濡目染,懂得還有那么一點點啦。
估計了一下,全線估計差不多一百公里,不太長,也不太短。
三天后,設計院的人員就選線完畢,將選好的圖紙遞給朱常淵。
朱常淵認真看了以后,搖了搖頭:這些設計人員,完全是按照現代社會的設計理念來設計,縱然沒有錯??墒菦]有考慮實際情況。
“咱們現在的建橋技術跟不上,線路選擇當以少跨河流為好,實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再架橋,要堅持這個原則?!?
一條一百公里的線路。來來回回跨大凌河八次,尼瑪你以為老子很能架橋么?
好在,朱常淵把自己的思路清晰的告知了下面的人之后,又幾天的時間,正式的道路選線圖紙出爐,線路總算定下來了。
不過。線路雖然訂了下來,具體的細部圖紙還沒有設計出來。
朱常淵倒也不急,反正即便設計出來,現在也無法施工,給他們一個冬天的時間慢慢設計,明年開春就動工,今年提前將各種準備做好,至少將人員動員成功。
人員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其實要把這個事情做好,關鍵的地方在兩點:一是鐵軌,二是火車。
土方和路基填筑很好說,道砟石子也沒有什么高科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