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偉看了幾封,每封感謝信都寫得很長,里面描述了寫信人曾經面臨的絕境,以及對張偉的最真誠的感謝,因為張偉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張偉看了之后,也是有些感動,然后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想要的回報,工作也更有動力了。
不過,科學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算他再有動力,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小宇宙爆,把所有絕癥都給攻克了。除非大明家系統將這些技術知識獎勵給他,但是這顯然不可能,因為想要獲得大明家系統的獎勵,就必須完成任務或者完成一項有意義的明。
因此,張偉還是像以前一樣,很有規律的工作、生活,白天在科研樓研究治愈癌癥的方法,下午五點則出前往位于北京西郊的宇航員培訓基地,接受訓練。
這一天,張偉的訓練內容是在低壓艙里呆三十分鐘以上,訓練的目的則是為了戰勝可能出現的低壓和缺氧威脅。
低壓艙里模仿海拔5ooo米―1oooo米高度的氧氣環境,一進入低壓艙,便如同上到雪山高原,但是這種訓練卻不像上高原從容,能從低到高,慢慢適應。一進艙,就以相當于每秒15米的度,快提升至海拔5ooo米高度,直到1oooo米高度時,才能戴氧氣面罩。
這對張偉來說是很嚴峻的考驗,因為他的身體經過強化之后,新陳代謝度遠常人,對氧氣的需求量也更多,進艙之后,只過了三分鐘,他便開始喘著粗氣,胸悶、頭痛、惡心,然后連忙戴上了氧氣面罩。
“呼!”
從低壓艙里出來后,張偉吐了一口長氣,剛才那感覺,真心不好受,如同經歷了一次生死考驗。
不過,張偉并不打算放棄,他相信只要多訓練幾次,自己就會慢慢適應低壓缺氧的環境,另外,他也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嘗試利用基因技術,讓自己適應低壓缺氧的環境,畢竟用科技來強化身體才是王道。
休息了幾分鐘后,張偉又進入了低壓艙里,然后又出來,一次又一次,他的適應能力的確增強了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