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布植黨羽養虎豹-《三國之最風流》
第(3/3)頁
投壺之戲早在先秦已有,是從shè箭演化而來的,乃是士大夫階層常玩兒的一種游戲。拿箭投入壺中,箭入壺中后因為反彈會躍出箭壺,投者可以抓住,重新再投,高明者能“一矢百余反”。玩兒這種游戲能鍛煉個人的反應能力,也算是練武的一種。許仲以前不怎么玩兒這種游戲,但他眼明手快,行動敏捷,與荀貞比試起來絲毫不落下風。兩人正玩兒得起勁,戲志才回來了。
正該輪到荀貞投壺,他拿著箭矢,笑對登上臺階,來到堂門前的戲志才說道:“志才,為何步履匆匆?怎么回來得這么快?府君允了么?”
戲志才沒有脫鞋入堂中,因為剛才走得快,額上出了汗,他伸手抹去,對荀貞說道:“新任的刺史王公到了。”
“王公到了?”
“府君要出府相迎,令諸曹曹掾隨從,你快去吧。”
荀貞丟下箭矢,步出堂門,在廊上穿上鞋,問道:“府君現在何處?”
“已出了政事堂,往府門去了。”
戲志才、許仲位卑,沒有資格跟著太守去迎刺史王允,荀貞當下一人出院。
太守府的前院是諸曹辦事之所,他的兵曹院左右、對面分別是決曹、賊曹、倉曹。
決曹掾郭俊、賊曹掾杜佑也是剛出院門,看到荀貞,打了個招呼,走到一塊兒,齊往府門去。
杜佑邊走邊問:“貞之,你的傷好了么?”
“好多了。”
“你這次從軍征戰,戰功赫赫,可是威震郡中啊。”
“若無諸君在陽翟照料后勤,豈有前線大捷?”
杜佑哈哈一笑,頓了頓,說道:“此次王公來任本州刺史,我聽說卿之族父六龍先生也一塊兒來了?”
郭俊說道:“還有魯國孔融也來了。”
杜佑說道:“魯國孔融?嘿嘿,這位孔文舉可不是一個尋常人啊,孔之后。我打小就聽我家君給我講他,說他乃是孔二十世孫,四歲讓梨,十歲被李公贊為‘必為偉器’,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后起,州里歸其孝,年十余,救張儉,一門爭死。家君常對我說:看看人家孔文舉,再看看你,簡直就是良駒與駑馬,鳳凰與野雞之比。”
孔融早慧,讓梨就不說了。他年十歲隨父去京師,因聞李膺之名,便獨自去李家拜訪,李膺時為河南尹,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除當世名人和通家之外皆不見,士想見他一面難比登天,其家門被稱為龍門。孔融到了后,門者不讓進,不去通傳,他就對門者說:“我是李君通家弟”,因得以入門登堂。李膺不記得有這么個“通家弟”,便問他:“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孔融說:“然。先君孔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李膺家中時有客人,聞皆坐嘆,認為他聰慧。太中大夫陳煒后至,聞后卻說:“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孔融應聲道:“聽你這么說,你小時候肯定聰明。”李膺因而大笑,說道:“你將來必能成為偉器!”
這段故事,荀貞在前世的時候就聽過。孔融簡直就是神童的代名詞了。
再其后,孔融喪父,哀痛yu絕,又以孝揚名。再其后,又救張儉,被郡縣治罪,他和他兄長、母親爭死。這一件件事,說來都令人動容,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一個童、孺做出的事,所以他早就名揚天下,被士人稱贊。杜佑小時候常被父親拿孔融來做例以督促他學習,郭俊小時候也沒少聽他父親拿孔融說事兒,便連荀貞也聽荀衢舉過孔融的例來鞭策他和荀攸。與孔融比起來,他們這些人的少年簡直什么都不是。
荀貞笑了起來。
杜佑問道:“貞之,你笑什么?”
荀貞搖頭笑道:“沒什么,沒什么。”他卻是想起了在前世時聽過的一句話:小時候最恨的就是“別人家的孩”。看來在這一點上,古今并無不同。這卻是古今父母的心皆是一樣,都盼著自家的孩能夠學好,能夠成才,所以才拿優秀的例來做鞭策、鼓勵。
郭俊說道:“孔文舉拜謁李元禮時,為太中大夫陳煒說他:‘小時聰明,大未必奇’,孔文舉不止小時出sè,大了亦然出sè啊,果如李公所言:‘必為偉器’。我聽說他在被王公辟為本郡從事前,在司徒楊公府中為屬吏。前幾年,朝廷隱核官僚之貪濁者,宦者親族多貪濁,朝中諸公畏宦者權勢,多不敢言,孔文舉獨不畏懼,舉發之,檢舉了好些宦者親族,剛直忠正,不畏權勢,令人生敬。”
這件事荀貞也知道,他心道:“孔融年十歲見李膺,被陳煒戲弄了一句就不肯吃虧,必要反擊才行。俗話說:三歲知八十。由此可見此人xing格之剛強。他不畏權勢,刺舉宦者親族自在情理之中。……,說起孔融檢舉宦官親族也是挺有意思的,曹cāo、孔融這兩個以后的冤家對頭就眼下來說卻是同道中人,皆正身疾惡,剛直上言,不畏權勢,志在除閹。”曹cāo也在前幾年上書刺舉過為官貪濁的宦官親族。
幾人順著石板路穿過諸曹,折向府門。
杜佑轉顧左右,見沒有外人,低下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道:“你們知道么?就在月前,孔文舉差點被人刺死。”
荀貞“啊”了一聲,驚問道:“差點被人刺死?”
“可不是么?河南尹何進不是被遷為大將軍了么?就在他上任前,楊賜遣他奉謁去賀喜,卻被擋在門下,他大怒之下,把‘謁’奪了回來,回到府中,彈劾了何進后即辭職而去,河南官屬以之為恥,便私自遣派劍客yu追殺他。”
郭俊說道:“哎呀,那豈不是危險了?”
“幸虧有何進的門客進言,對何進說:‘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引領而去矣。不如因而禮之,可以示廣於天下’。他這才逃得一死。”
郭俊懷疑地問道:“何進官屬yu刺孔融,必為隱事,你是如何知道的?”
“隱什么啊?洛陽的士好多都知道了。前幾天不就在傳孔融和六龍先生被王公辟為州從事,將會從王公來陽翟么?前天我休沐回家說起此事,正好家中來了一位洛陽客人,這件事是他告訴我的。”
荀貞心道:“因為被拒入門就奪謁彈劾,這個孔融的xing格可夠傲岸不屈的。”
何進乃是外戚,他的妹妹是當朝皇后,兩漢將軍中以“大將軍”為最尊,金印紫綬,位比三公,從本朝和帝、安帝年間開始,大將軍之位居三公之上。孔融只是楊賜幕府里的一個屬吏,因為一點受辱便搶回“謁”,彈劾何進,辭職而去。這與他小時候不肯吃虧,反唇相譏陳煒一脈相承。
孔融生於永興元年153年,也就是說今年三十二歲。
孔后裔,年少出名,忠孝有義,才華橫溢,傲岸不屈,正值壯年。還沒有見到孔融的面,一個耿介名士的形象已經在荀貞的腦海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