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14 且行且戰(zhàn)五百里(上)-《三國之最風(fēng)流》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book chapter list     剛?cè)腙悋贿h(yuǎn),就見前方有一支人馬在路上停駐。

    皇甫嵩傳下將令,全軍緩緩?fù)O隆_@支人馬里出來數(shù)騎,奔馳行來。

    荀貞在軍中遠(yuǎn)遠(yuǎn)望去,見這幾個人中帶頭的一個身穿黑色的官衣,頭戴高冠,革帶上配著青綬銀印,插著一柄長劍,卻是一副兩千石郡守國相的打扮。荀攸說道:“此必是陳國相駱俊了。”駱俊,字孝遠(yuǎn),會稽郡人,是朱俊的同鄉(xiāng)。

    荀攸說道:“黃巾驟起,天下紛亂,豫、荊、兗、冀諸州尤為賊害,而我聞陳國獨(dú)得保全,其中固有陳王善弩之威名故,然亦有此人治民之功啊!”駱俊有文武才干,少為郡吏,察孝廉,后被補(bǔ)尚書郎,繼而又被擢拜陳相,他今年不過三旬,而已是兩千石的高官了。

    荀攸頓了頓,接著說道,“他這定是聞我王師入境,故此特來相迎的。”

    皇甫嵩率王師過境,陳國不能毫無動靜,陳王劉寵是光武皇帝的六世孫,漢家宗室,諸侯王,身份尊貴,用不著親自來迎皇甫嵩,駱俊是陳國相,位同太守,由他來出迎最是合適不過。

    果然如荀攸所言,很快就有幾騎從中軍里出來,迎了上去。

    出來的這幾騎卻正是皇甫嵩和從軍去東郡作戰(zhàn)的北軍五校里的兩個校尉。皇甫嵩官拜左中郎將,掌數(shù)萬之軍,持節(jié),乃是一軍之主帥,按理說位高於駱俊,叫一個校尉出去接見就是了,但他卻主動從中軍出去與駱俊相見,一點(diǎn)不擺架子,這點(diǎn)令荀貞很是贊服。

    皇甫嵩從中軍來出來,兩下在路中相遇,各自下馬,相對行禮。因?yàn)榫嚯x遠(yuǎn),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么,只見他們敘了會兒話,駱俊回首,向停駐在路上的隊(duì)伍招了招手,數(shù)百青壯挑著擔(dān)、推著車、趕著牛從隊(duì)伍中出來,皇甫嵩亦向中軍招手,他帳下的記室掾和一個負(fù)責(zé)輜重的司馬帶人出來,迎上那數(shù)百丁壯。不需說,這些丁壯挑的擔(dān)里定是糧食,而那牛也肯定是送給皇甫嵩勞軍用的,至於丁壯推的車子里卻不知裝的是什么東西,因?yàn)楸粴植佳谏w著。

    這個勞軍相迎的過程不長,一則駱俊是國相,而今天下大亂,陳國雖獨(dú)得保全,國相卻也不能久離國都,并且更重要的是,正因?yàn)殛悋?dú)得保全,鄰郡的百姓大量流離至此,如今陳國境內(nèi)有著數(shù)萬的流民,這些都需要妥善安置,駱統(tǒng)能抽空出來迎接一下皇甫嵩已是不易,自沒辦法多耽擱時辰,而反過來皇甫嵩有圣旨在身,去東郡討黃巾,也不能在陳國多停,所以兩邊這個相迎勞軍的儀式只是個走個過場。很快,皇甫嵩就長揖辭別駱俊,歸還中軍。

    駱俊帶著自己的人讓開道路,在路邊目送他們開拔離開。

    荀貞這一部人馬緊跟在中軍的后邊,經(jīng)過駱俊時,專門扭頭看了一眼,見他年約三十,三縷長須,形容清癯,大概是近些日太過勞累之故,面色有點(diǎn)蒼白憔悴,不過眉眼間給人一種剛毅的感覺,牽馬站在路邊,腰桿挺得筆直,好似一株青竹。朱俊也是給人剛毅之感,不過朱俊的剛毅顯得鋒芒,好似利劍,一看即知是個武勇之人,而駱俊的剛毅卻帶著文人的味道。

    荀貞從后世來,穿越至這個時代后,沒去過江南,對江南的印象全來自后世,在他的印象中江南的文人士子應(yīng)該是幽雅細(xì)膩,帶著水鄉(xiāng)的韻味,一杯香茗,兩卷古書,風(fēng)花雪月,而細(xì)數(shù)他見過的這幾個江南名人,朱俊、孫堅(jiān)、駱俊,卻要么剛毅,要么猛鷙,這和他后世的印象完全不同,令他嘖嘖稱奇。不過再仔細(xì)想想,這卻也并不奇怪,畢竟如今之江南還不是后世之江南,后世的江南繁華地,而今之江南無論是經(jīng)濟(jì)還是文化都遠(yuǎn)不及中原,少數(shù)民族眾多,自然環(huán)境較差,住民尚武勇敢。昔年前漢武帝時,李陵深入匈奴腹地,與十幾倍的匈奴騎兵血戰(zhàn)十天,轉(zhuǎn)戰(zhàn)千里,當(dāng)時他所帶的不就是五千“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么?

    荀貞與駱俊對視了一眼,駱俊不知荀貞是誰,但見他英武不凡,眼前一亮,含笑著點(diǎn)了一下頭,荀貞亦微笑還禮。只是第一眼相見,荀貞對這個人就頗有好感,只是他卻不知,這第一眼相見幾乎也就是最后一眼相見,再次聽到駱俊的消息已是在多年之后,而聽到的消息是駱俊的死訊。

    ……

    辭別駱俊,皇甫嵩繼續(xù)率部前行。

    再往前行,路上所見與在潁川、汝南之所見就截然迥異了。沿途道路兩邊的田中麥子青青,已有尺余高,長勢喜人,田中不時見有農(nóng)人勞作,與潁川、汝南相比,這里竟好似不聞戰(zhàn)事,如世外之桃源,這令荀貞、荀攸、戲志才等十分驚奇。戲志才說道:“我雖也聽說陳國境內(nèi)因?yàn)殛愅酢Ⅰ樝嘀剩瑳]有黃巾賊亂,但卻不料竟是這一番太平之景象!”

    田間麥子喜人,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來。有跨刀結(jié)伴行的青壯,有帶著孫兒的老人,亦有提著水甕的婦人,這些都是本地的土著,又有許多塵土菜色、扶老攜幼之人,應(yīng)是從別郡逃來的流民。看到軍隊(duì)通行,田間的農(nóng)人起身觀望,路上的行人、流民紛紛躲避。

    荀攸離開隊(duì)伍,策馬到路邊,去到一群流民中,下馬問了幾句話,回來對荀貞說道:“駱俊盡出郡府倉庫之糧,分給各縣,并派郡吏監(jiān)督、催促各縣收容流民,熬粥賑濟(jì),就地安置。”

    荀貞嘆道:“天下兵災(zāi),陳國獨(dú)全,何哉?一有陳王之武備,一有駱俊之撫民。老子云: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就是如烹小鮮啊。治國之策,不外乎文武兩道。”

    宣康說道:“荀君,以你的武功,待賊平之后,朝廷論功行賞,必能為一郡之太守。以我看來,君之治才,不遜駱相,君之武功,亦不遜陳王,待到那時,君必能比他倆做的好。”

    荀攸、戲志才不由為之一笑。在荀貞的熏陶與教導(dǎo)下,宣康較之往昔,能力上強(qiáng)了很多,但到底年輕,不諳世事。荀貞心道:“一郡太守?兩千石豈是這么容易當(dāng)上的?”笑對宣康說道,“叔業(yè),便承你吉言了!我若能為太守,就用你為我的主簿,如何?”

    宣康連連擺手,說道:“荀、戲兩君才干遠(yuǎn)勝於康,李君之才也遠(yuǎn)勝於我,我哪里有資格去做君之主簿呢?”荀貞笑問他道:“那我若是做了太守,你想做個什么呢?”宣康認(rèn)真想了會兒,答道:“能為一府門亭長,康就足矣。”

    郡府的城門、府門多有亭長,府門亭長即是郡府大門的亭長,主守府門。荀貞哈哈大笑,說道:“你可是咱們潁陰的少年才士,怎么能只做個府門亭長呢?怎么也得任你一個主記史也!”

    一路上有宣康這樣年輕純樸的青年人陪伴,枯燥的行軍之路似也輕松快樂了一些。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南宁市| 沧州市| 扎鲁特旗| 英德市| 肥乡县| 临颍县| 澄迈县| 来宾市| 苍梧县| 南木林县| 温宿县| 玉田县| 新疆| 嘉善县| 新郑市| 密山市| 佛冈县| 廉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明溪县| 奎屯市| 乐安县| 乌恰县| 彭泽县| 萨迦县| 霍州市| 贺州市| 子长县| 印江| 钦州市| 高雄县| 克山县| 黄平县| 香港 | 溆浦县| 磐石市| 通城县| 武山县| 罗城|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