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許玥趁這個時間,將包袱里的東西拿出來放置好,筆墨紙硯擺在正中間,防止被人“誤碰”。
炭被檢查的衙役弄成了小塊,放進(jìn)小火爐里,用火折子點(diǎn)了,就迅速的燃了起來。
許玥第一時間將手靠近小火爐烘烤,待手暖和了,曲伸幾下,筋骨活動自如,一番動作完畢,剛好上面開始發(fā)答紙了。
高臺上的縣令注意到許玥,心中升起感觸,眼神贊嘆。
這位新縣令姓曾,年近四十,雖是正經(jīng)的進(jìn)士出身,因家中貧寒,早年科考場上的許多彎彎繞繞都不知曉,吃了許多苦頭。
以過來人的眼光來看許玥,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場上人人都是競爭對手,淘汰一個,說不定自己就進(jìn)了,于是往年考場上,總有被污了卷子,碰了筆硯的考生。
到那時候,你再怎么哭叫也是無濟(jì)于事。
還有冬日寒冷,手指容易僵直,匆匆忙忙應(yīng)答的話,筆跡常有錯漏,甚至污了卷面,要知道,每場考試發(fā)的紙都是有限的,少了可不會給你補(bǔ)上。
“此子是何人?家中有長輩有功名在身否?”
曾縣令問左右。
小小年紀(jì),自有靜氣,不驕不躁,即使是有長輩提醒關(guān)竅,但能夠一一不漏的照辦,已經(jīng)很不錯了。
而且長得還賞心悅目。
有人在他耳邊說了許玥的底細(xì),曾縣令撫著胡須,眉目之間露出一抹驚訝之色,他還以為這般出色的弟子,是哪位官宦人家的驕子。
原來只是鄉(xiāng)間地主之家的孩童,不過天資聰穎,拜了那位馮意之為弟子。
咳咳,說起馮意之,曾縣令嘴角控制不住的笑了起來,哎,不好說……
又聽到許玥在蘇州曾留下的“琉璃”之名,曾縣令看他更為喜歡?!?
轄地出了神童,這是他的政績??!
且同為文人,曾縣令當(dāng)然有一顆文藝的心,日常也好做些詩詞什么的。
這一聯(lián)“彩云易散琉璃脆”他也曾試著補(bǔ)過,卻總是沒法盡善盡美,所以更明白其中的精妙之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