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起頭便是報平安,說自己并沒有水土不服的癥狀,詳細描述了有手臂長的大蝦,肉質細嫩的海魚。 還有甜津津,汁水豐沛的荔枝,江南一顆難求,在這里他一日吃幾斤都行,只不過吃多了舌上生了瘡。 又道,富昌縣氣候炎熱,有許多種中原沒有的漂亮花木,撒下種子就能活,他養了許多。 且這里一年大多數都是晴天,夜晚觀星之時,星子格外明亮。 好似色色都好,富昌縣簡直是個人間樂土。 下半封信,馮意筆鋒一轉,開始大倒苦水,縣衙破敗不堪,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招齊衙役來修牌匾,不然就要砸到人了。 整個縣里,一共只有不到八千的人口,還大多是老弱婦孺,有點力氣的年輕男子都去外地找活路去了。 想鼓勵農桑,沒法子,能耕種的田極少,還大多是貧瘠的下田。 當地人主要的謀生手段是捕魚、采珠……還有當海盜。 對,就是干無本買賣的那種海盜。 可想而知,這樣的百姓對朝廷和縣令是什么態度了,主打一個冷淡和敵視。 馮意寫道,自己想要改變這一切,卻一時之間無法下手,然后一一列舉了自己辦的事: ——登戶造冊,摸清楚當地的情況,厘清官府所有田地,以一成租子租給快活不下去的人家。 請鄉老及縣中“有威望”的人一同宴飲戲酒,安撫縣中人心,表明自身的態度,果然之后辦起事來順利了許多。 還有像上級知府申請救濟,尋找商隊來富昌,想開辟一條商路。 信末,馮意心態極好的關心了老爺子的身體,還提到了許玥幾個弟子的學業。 放下了信,馮老爺子心中自然擔心孫子,富昌縣的情況不是一日之功,怎是一個艱難能言! 無錢,無地,無人,朝廷可借的力也不多,縣民一個不小心,就從民變匪。 一目十行看完了信,許玥同樣擔心馮師。 前朝禁海,本朝雖然沒有明令禁止,但也不支持,講究一個民不舉官不究,于是海上走私極多,相應的,海盜也多。 這些海盜多出身于如富昌縣一般,沿海的窮苦地方,陸上養不活他們,就去海上討生活。 性情兇悍,絕不是順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