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這雖然是兵法上的說法,但用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許氏一族在丹陽已經定居過了百年,最初發跡,是某位祖先當上了鄉間小吏,積攢了一些家底,慢慢買下良田。
然后一代代許家人勤勤懇懇,買田置地,在當地開枝散葉,成為鄉間舉足輕重的大族。
對,許氏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
只不過族中讀書人極少,在許玥之前,唯一一個有功名的族人,是已達花甲之年的老秀才。
他最大的存在感,就是有新生兒出生之后,家人拿幾個雞蛋一把銅錢來給孩子求個名字,或者紅白喜事寫祭文、收禮錢。
剛開族學的時候,每家都出了一個子弟來上學,大多是來混日子占便宜的,真正讀出來的極少。
——科舉之難,有目共睹,不是有破釜沉舟的毅力,少有人能下定決心供自家孩子。
只想著認幾個字罷了。
有許氏族人談起來科舉,道:
“一年兩年就算了,但大伙兒都知道,這不考個十年八年讀不出個名堂來,大白米飯白養著個大男人,家里都要被拖垮!”
又有人提起許玥這個例子來。
話剛出口就被人嘲笑了,這位可是十里八鄉,甚至整個丹陽縣都無人不知的神童。
極幼時就拜了進士為師,小小年紀就中了小三元。
天生的讀書種子。
她的存在甚至給不看好子弟讀書的人提供了論點,一族的靈氣是有限了,出了個天人一般的玥哥兒,哪兒還有半點給其他人。
千萬個說法,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
風險太大,不想拿一家的命去賭。
……
“給族里置辦族田?”
饒是乖孫說出的話,許地主還是大驚失色,這個不可思議到極點的事情,從沒有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這可是活生生割下自己的肉去奉獻。
許玥點了點頭,不疾不徐的將其中利弊給許地主剖析清楚。
一,族中子弟有讀書的潛力,能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日后定會有回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