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康熙這才發現他所認識的皇后都是經過層層加工潤色之后的,所謂的賢良淑德也不過是手下人只報喜不報憂,完全把皇后暗中所做的手腳隱瞞起來,而將她做的施恩于下之事放大數倍呈到他面前。對于這樣的背主奴才康熙自然毫不手軟地舉起屠刀,將皇后在宮中密布的眼線人手幾乎連根拔起。
只是康熙的心在滴血,這可是他手中將近一半的人手啊,這些密諜很多都是皇阿瑪臨終前留給他的,竟然在短短數年之內就被收買了如此之多。康熙很清楚單憑皇后不可能有如此能耐,當初索尼作為四大輔臣之首,對于皇阿瑪手中的秘密力量自然知道不少,甚至有些還是索尼幫著皇阿瑪在多爾袞手下秘密發展起來的,皇阿瑪一走,索尼自然能收買拉攏不少密諜中人,這才讓皇后進宮之后如魚得水,借著康熙所信重的這這些眼線扮演了一個完美的皇后和妻子。
康熙在收到手下密諜首領的清洗報告后,受到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他這是第一次在前朝之外的地方受到如此挫折,若非一連串的意外讓皇后露了馬腳,若非這次御膳被動手腳的事件引起康熙對手下密諜的懷疑,恐怕康熙此后的數十年都要被蒙在鼓里,甚至永遠都不會對赫舍里家族產生懷疑和警覺,直到這一代的密諜都被淘汰或是替換為止,只是到那時真相早已湮沒在時光的洪流之中了。
除了清洗密諜之外,康熙對內務府再次進行了徹底的掃蕩,赫舍里氏在上一次的清洗中已經沒剩多少人手了,而此次針對的是鈕鈷祿氏,慧妃對御膳動手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康熙,挑動了他那根敏感的弦。皇帝對于入口的東西都是極為謹慎的,不然也不會每頓飯都有好幾個試毒太監了,慧妃此舉無疑是揭了康熙的逆鱗,這次康熙毫不留情地將慧妃申飭了一頓,并收回她手中大部分財物大權,本想交由宜敏掌管,只是被她以精力不濟為由推脫了,便暫時由孝莊接手。
不過康熙好歹還是念著鈕鈷祿氏的面子,沒有拙落遏必隆的領侍衛內大臣一職,只是暗地里開始加快腳步收回皇權,此時四位顧命大臣只剩下遏必隆一人,這也是康熙留下麻痹滿朝大臣的靶子,其實私下早已著手培養屬于自己的心腹黨羽,其中納蘭明珠由従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這個消息早就派讓人暗中關注他的宜敏心中了然,看來這位飽受家族連累的明珠終于要開始發光了。
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宮廷清洗,整個后宮完全安靜了下來,原來因為宜敏懷孕蹦跶的歡快的女人們全都噤若寒蟬,尤其慧妃不但被康熙申飭落了面子,更被奪了手中最重要的財物大權,如今一改往日飛揚跋扈的作風,變得低調起來,窩在翊坤宮整日守著皇二子,除了給兩宮太后請安之外足步不出翊坤宮。
而長春宮更是徹底隱沒起來,赫舍里之前還時不時地露個面傳個話,或者讓人給康熙送些貼心的東西之類的,如今則是完全龜縮在長春宮里,非必要的場合絕不出現。畢竟這次康熙清洗手下密諜的行動讓她真正膽寒了,之前她不過認為自己輸了一局,手中有著康熙耳目的她底氣十足,她自認了解康熙,只要等康熙消氣心軟再用通過老方法作態一番,讓密諜傳到康熙耳中,屆時她自然能再次翻身。
可惜赫舍里沒想到的是,宜敏為了安心養胎,特地戳了康熙的痛腳,引得康熙將她的底牌一次性掀了個干凈,沒了這些耳目密諜的支持,加上索尼已經過世,赫舍里如今就是只沒牙的老虎,再也不敢有任何動作,生怕連僅存的一些人手都被削干凈,只能真正徹底的沉寂下去,從此她這個皇后真的只能夾起尾巴做人了。
比起那兩位凄凄慘慘戚戚的日子,宜敏的小日子可就滋潤多了,她如今萬事不理,所有的宮務都交給手下人干,暗部由天樞和黃泉接手,自己安安穩穩地窩在鐘粹宮養胎,只覺得經過清晰的后宮果然干凈清透了不少,這天也更藍了,花也更美了,連陽光都顯得如此溫暖可人,果然自己懷胎受罪的時候就該讓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趴著才是正理。
宜敏美滋滋地享用著著雀兒用鐘粹宮小廚房給她做的熱騰騰的魚羹,康熙自那天離開之后,就派人將鐘粹宮后院的一間耳房改建成小廚房,所有的食材都由康熙重新任命的膳房大總管親自送來,還貼心地為宜敏送來了幾個精通各種菜肴的廚子,好讓宜敏換著口味多吃點東西。小廚房這個特例之前只有兩位太后和皇后享有,宜敏早就眼饞不已,這次的設計其實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如今宜敏的日子美了,心情好了胃口就好,進了五月之后宜敏的肚子就開始大了起來,康熙每日里也不敢再悄無聲息地進鐘粹宮了,生怕真的把宜敏和孩子嚇到,只是依然每日不懈地跟未來的兒子交流感情。尤其在第一次感受到胎動的時候,康熙像個孩子一樣驚訝的語無倫次,興奮地不得了,將手擱在宜敏的肚子上再也挪不開了,用十二分的耐心等著每個時辰不過幾次的胎動。結果就是每日里念書給寶貝聽的任務落在了宜敏身上,而康熙則總是趴在肚子上等著兒子偶爾心情好賞他幾個動靜。
日子一天天過去,康熙第一次親眼目睹一個女人懷胎的全過程,從最開始的孕吐不適到后來的體熱難耐睡不安穩,甚至腿腳抽筋等癥狀,讓康熙第一次了解到女人懷胎生子的不易,似乎由此想起來自己的生母,此后的幾個月里康熙為其生母追奉了一連串的尊榮。
五月里,康熙為其生母加孝康章皇后尊謚,并升祔太廟,享受子孫后代的供奉。并于七月奉祀孝康章皇后入奉先殿,甚至詔令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在奉祀儀式時班行不肅的過錯,對這些大臣嚴加申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