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沙中村,一個極為落魄的村莊。
落魄到村子里沒有電,連公路都沒有修到村子口。
村子里唯一的運輸設(shè)備是僅有的一只驢和板車。
而離村子最近的公路都在七公里之外,更別提在公路上還要走上二十幾公里才能看見最近的其他村莊。
村子里年輕人都去外地務(wù)工了,只剩下了十幾個老人和孩子。
這里的孩子想上學(xué),七八年前還能靠外地來教書的支教。但實際上最后一位支教離開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支教被分配到這里來了。村里只有一個八十歲的老人撐起了老師的職位,這個所謂的“老師”當年也只是跟支教學(xué)過一年的漢字。
稍微老年癡呆的“老師”自己也就認識二百來個漢字,課本也是當年支教帶來早已經(jīng)被翻爛的小學(xué)課本。
口齒不清加上一點點的歇斯底里,老人所能教授的東西非常有限。
至于標點符號和拼音韻母連老人自己都無法認全,每天填鴨式的教學(xué)就是老人要做的事情。
村子里還有十二個孩子,小半是孤兒。大半是父母出去打工沒有帶上,可出去的大人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老人無奈也只是安慰孩子,明年過年爸媽說不定就回來了。
當然孩子們很天真,從來不覺得自己過的有多糟糕。
老人們對這些孩子的未來,也就是學(xué)著他們的父母等年紀大了就出去打工。
不過能肯定的是,同樣成為大人出去之后,就再也回不來了,這里被廢棄只是遲早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不留孩子們長大了在村子里務(wù)農(nóng)?
村子就那么大,村里七個老人的一切幾乎都是共享的。
十二孩子們也被分配睡在七個老人各自的家中。
四快荒地上種的農(nóng)作物收成也只夠這些老人和孩子湊合,不至于餓死但無法做到我能更多。
水有山泉引流,但也早已沒有當年村子人丁興旺的時候甘甜。因為已經(jīng)有七八年沒有去清理竹子搭建的管道了。
老人的想法也很簡單,得過且過。
至于家禽,只有這滿山跑的走山雞。
年輕力壯的雞幾乎很難抓住,讓老人來更是難上加難。孩子沒也每一個可以追上雞的,所以幾乎只能吃老的。
都是幾乎老的不能再老跑不動的才會被老人們抓住,然后不忍心的殺掉烹煮。
一個月吃上一次,偶爾能配上幾個小的山雞蛋。
先照顧孩子,老人們再吃剩下的。
其實七年前,政府來過一次。
來是討論帶老人和孩子去臨近有電的村子過活,但是被這些守舊的老人們無情的拒絕了。
政府的想法也很簡單,為這不足二十個人的村子架設(shè)幾十公里的電線入村實屬浪費。但是村子里的老人又不肯走,也只能漸漸將村子淡忘了。
老人們其實心里也很明白,思考著等這些孩子大了離開這里去了外面的城市。
就挖幾個墳?zāi)梗粋€個等待著埋葬在出生的地方。
。。。。。。
十二個孩子,七男五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