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廟門口的燙金三個大字,便能看得出其寺廟的華麗。 金泉寺! “出家之人,果然都很有錢。” 吳忠賢打量了一番,去敲寺廟門的王鎮軍也帶著幾名披紅色袈裟的和尚走了過來。 其中領頭的老和尚,身披黃色的金線結構成的水田格的袈裟,氣質和善。 “吳公公,這位是金泉寺的主持,度引大師。”王鎮軍介紹。 度引大師看了眼吳忠賢,雙手合十,頭微低,口念“阿彌陀佛”。 “吳施主,貧僧有禮了。” “嗯,主持有禮了。” 吳忠賢微微點頭。 “諸位施主,里面請。” 度引主持熱情的帶路。 幾名紅袈裟的和尚也站在兩旁,雙手合十,非常有禮貌。 吳忠賢沒客氣,帶著宮女,邁步走進寺廟門。 一路上遇到不少正在挑水的年輕和尚,不過他們一個個面色蠟黃,好像營養不良一樣。 莫非,主持有特殊癖好? 喜歡虐待小和尚? “吳施主,這邊請。” 度引主持為吳忠賢和王鎮軍幾人領路。 其他御林軍守在寺廟門口,并沒有進來。 度引主持將吳忠賢帶到了客堂。 也就是接待客人的客房。 寺廟里稱之為客堂,坐落于天王殿與大殿的中間。 幾人剛落座一會兒,便有幾名小和尚端著粥走了進來。 粥很稀,稀的像水,上面飄著幾片綠菜葉。 “吳施主,最近山水縣到處鬧饑荒,寺里收成也不好,沒有什么招待的,請見諒。” 度引主持雙手合十,有些歉意。 看到這里,吳忠賢明白了為什么廟里的小和尚一個個面黃饑色。 原來是餓的。 而且從主持的和善待人的態度來看,也不像是道德綁架之人。 “饑荒這么嚴重嗎?”吳忠賢端起齋碗,喝了口粥問道。 度引主持深嘆了口氣,悲天憫人道:“山水縣已經九月沒有降過雨了,所有的土地都干枯,荒涼,種不出莊稼。若不是昨夜那場大雨,百姓們連喝的水源都成問題。” “陛下已經撥下了賑災糧和賑災銀。” 度引主持聽到這話,搖頭說:“賑災糧和賑災銀只能救百姓一時,無法解決天災的問題。這需要陛下出相應的對策才可。” “度引主持,陛下現在也是焦頭爛額,沒有一刻閑著,否則不會讓饑荒蔓延。相信主持也聽說了,那大魏王朝的鐵騎已經踏入我大周國土了!” 吳忠賢說著,放下齋碗,看向度引主持,嚴肅道:“度引主持,陛下有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