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葛地接過來的時候,整個心臟都在微微顫抖,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還得出賣多少林邑人的利益。
雖然已經做好了當一個傀儡的準備,可是誰愿意被所有的國民唾罵呢?
等到接過來細細看過之后,他懸著的心終于平靜。
當最不愿意見到的情形真實出現之后,人們往往會消除忐忑恐懼,選擇平靜的接受。
果然不出所料……
他沒見過房俊,但是林邑國坊間地頭到處都是房俊的傳說,所以對于房俊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若是用兩個字來形容諸葛地心中對房俊的印象,那就是“貪婪”。
現在看過這份“援助清單”之后,諸葛地將兩個字升級為四個字,那就是“極度貪婪”……
譬如這個“清單”上的第一條:唐人前來林邑國購買土地,地價減半,且前三年賦稅全免,之后每年按照林邑國賦稅之一半繳納稅賦……
這豈不是明搶?
還真不是,人家后面甚至給羅列出了理由:林邑國地廣人稀,許多土地無人耕種,良田長期閑置變成荒地,將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不利于國家的稅賦收繳,不利于國計民生……
諸葛地真想當著劉仁軌的面啐上一口,林邑國地廣人稀?
我咋不知道呢?
人少是真的,經過叛亂之夜青壯人口更是銳減,可是“地廣”從何說起?林邑國與安南地區以橫山為界,橫山以北的安南土地肥沃良田萬頃,可是橫山以南的林邑卻多水多山,根本就沒有幾畝良田……
好吧,這一條可以忍,既然大唐在林邑國駐軍,以后就不可能阻擋唐人大批進入林邑國購置田產,雖然林邑國朝廷會因此損失大量收入,但是好歹也能因為唐人的涌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是?
還有。
“林邑偏居一隅,久不沐天朝文華,鄉野陋民,不服王化。鑒于林邑國民識字率極低,全國沒有成名之大儒,大唐身負教化天下之責,故而將在林邑國內各地開設私塾,免費教授儒學典籍……”
若是僅僅于此,那自然是極好的,天下萬邦,誰不仰慕漢家文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