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何以為師?-《房俊房玄齡》
第(3/3)頁
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賤籍之人,尚且不以互相學習為恥,而他們那些自稱士大夫者,稱“老師”稱“弟子”的,卻成群聚在一起譏笑別人,嘲諷別人年幼而未曾進學,卻是將先師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放在何處,將先師之教誨置于何地?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齊威捋著胡須,贊嘆道:“好一個‘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今日拜讀此文,謹受教矣!”
眾人見到那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不僅各自臉紅,羞惱之余,亦不禁暗自忖度:自己這些年經受著世人吹捧、門下學子阿諛,是否已然忘卻了當初的治學之心、求學初衷?
難免汗顏不已。
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
這些人無論學業如何,都可以為官。因此,在時下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著尊“家法”而鄙師的心理,這些大儒,哪一個不是出身世家門閥?深知其中之利弊,而這篇文章,正是針對這種時弊,暢所欲言,為師道正名!
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
這篇文章,卻以樸素之詞匯,盡訴深刻之哲理,令人觀之酣暢淋漓,發人深省,與時下之文風大有不同。
諸人一邊看,一邊心里糾結。
文章寫的是真好,但是這根本就是打他們這些人的臉!
剛剛還嘲諷房俊年幼無知呢,人家這就交給大家伙如何做一個老師,如何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了……
齊威一邊看,一邊捋著胡須,不停頷首。
只是看到最后,卻是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最狠的,乃是最后一句。
“時唯冬日,群賢畢至,有老朽抱殘守缺,不知為師之道、不懂進學之階,余不忍其行差踏錯、誤入歧途,作《師說》以貽之……”
齊威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眼前發黑。
誰是老朽?
當然是他!
剛剛自己那般教訓人家,結果人家的文章之中便將自己給罵了,“不知為師之道、不懂進學之階”,這等指控,對于一個一生治學、教諭學子的大儒來說,不啻于殺人誅心!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