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因為有著最肥沃的土地,固然隋末天下板蕩盜寇蜂起,諾大九州江山一片狼藉民不聊生,結果大唐立國未久,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便百廢待興,天下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若是吐蕃歷經那樣的大戰,沒有一百年怕是都不能恢復元氣……
上蒼對待堅韌勤勞的吐蕃人何等不公,對待漢人又是何等偏袒?
他時常惱恨,恨不得就如同他最崇拜的楚霸王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彼可取而代之!
他從登上贊普之位的那天起,便曾立下誓言,誓要率領勇敢無畏的吐蕃勇士殺出高原,從漢人手中爭奪一塊溫暖肥沃的土地,將漢人驅逐,讓吐蕃的子孫亦能生生世世繁衍其上,安居樂業。
向大唐求親,他心里并不抵觸。
畢竟大唐乃天下第一強國,漢人數千年來一直屹立于中土之上,領袖群倫、睥睨天下,即便是驕傲自負的松贊干布,做夢都想著占據漢人的土地,卻也從來不曾認為能夠率領他麾下的吐蕃勇士攻城掠地直抵長安,覆滅大唐逐鹿中原。
大唐太大了,漢人也很強,古往今來諸如犬戎、羌胡、匈奴、突厥皆曾強盛一時、縱橫草原大漠,卻也從未能夠入寇中原、稱王稱霸,吐蕃再強,也搶不過這些個曾經笑傲風云的胡族。
所為的求親,只不過是覬覦大唐的嫁妝而已。
緩和的軍事關系、優惠的貿易政策、先進的耕作以及醫療技術、手藝精湛的工匠、甚至于精良的冶鐵技術……這些都是吐蕃所欠缺的,每一樣,都能夠令吐蕃的國力陡生一個臺階。
漢人素來慷慨,尤其是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宣揚天朝上國思想的所謂“大儒”們,對待自己治下的國民一手嚴苛刑律、一手道德約束,如同羔羊一般驅策奴役,但是對待外族,卻口口聲聲什么宣揚教化、以示仁愛,簡直愚不可及,只需稍稍卑躬屈膝一番,說上幾句奉承的話語,要什么給什么。
但是于此同時,他又很重視與泥婆羅的關系,希望借重泥婆羅加深與天竺教派的聯系,鞏固他的統治。
這就很矛盾了,大唐強橫一時眼里不揉沙子,泥婆羅近在咫尺盛氣凌人,在已經基本確定迎娶泥婆羅尺尊公主的情況下,再向大唐求親,如何平衡這兩國的看法?
松贊干布緊蹙眉頭,煩憂不已。
祿東贊察言觀色,明白松贊干布的擔憂所在,便低聲道:“請贊普寬恕臣下的耿直,如今贊普煩憂如何處理泥婆羅與大唐之間的關系,臣下卻認為還未到時候,因為即便贊普意欲再一次向大唐求親,恐怕大唐也并非能夠答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