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房俊搖頭道:“太子仁厚,豈能愿意大動干戈,落人口實?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孩兒出頭。借著這個機會,也能讓那些意欲追隨晉王的人看看,讓他們行事有所顧忌,如此才能夠將爭斗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至于沒了底線,沆瀣一氣。”
他太了解關隴貴族了,這些人平素根本不將王法放在眼內,唯實力論高下,你若被他得勢,必然竭盡全力不擇手段將你徹底擊潰,反之若是撞在石頭上,則立即偃旗息鼓,有所收斂。
他將關隴貴族得罪得最狠,結果怎么樣?那些人如今了叫囂的聲音都沒有,只敢暗戳戳的想一些陰謀詭計,卻也并未下狠心實施。
那就是一群欺軟怕硬的貨色……
房玄齡嘆息道:“你參與得太深了。”
他素來奉行的便是不偏不靠,在儲位爭奪之中保持中立,只向皇帝效忠,將來誰繼承了皇位誰就是真命天子,絕對不會摻和進爭儲之中。
起先的時候房俊也是如自己一般的政見,結果后來卻漸漸發展成為太子的堅實擁躉,這令他深感憂慮。
雖然不明白兒子為何悍然維護太子,甚至不惜將自己張貼上“太子黨”的標簽,誓將自己與太子統一陣線,共同進退,但房玄齡一直以來都未曾予以制止,他相信以房俊展現出來的政治智慧,做出這樣的選擇自有他自己的道理。
必將將來這偌大的家業需要房俊去繼承,是一帆順遂也好,是經歷挫折也罷,都要他自己去感悟去經歷。
可支持太子是一回事,去報復那些反對太子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朝堂之上政見不合乃是常事,許多人在朝堂之上為了利益爭斗不休寸步不讓,私底卻私交甚好。立場各有所需,這是大家都默認的道理,可一旦涉及到私下打擊報復,則完全變了性質。
房俊卻不以為意,解釋道:“這事兒若是旁人去做,勢必要得罪一大批人,畢竟有些超越了政治斗爭的底線,就如同孩兒與關隴貴族那般,已經接下死仇。但由孩兒出面,大家卻只是認為此事惹惱了孩兒,棒槌脾氣發作報復一番,實乃理所應當。只要控制好方式與后果,就算是謝偃那些人本身,也不會將孩兒視為仇敵,不死不休。”
這就是暴脾氣的好處。
誰都知道他是個棒槌,一心一意支持太子結果被人從中作梗挑起儲位之爭,豈能不發火?暴脾氣發作,只好不做的太過分大家都能夠理解,并不會將之聯想到太子身上。
畢竟太子仁厚天下皆知,仁厚祥和的儲君怎么會報復臣子呢……
只要不將報復聯想到太子身上,此事便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既能夠起到懲前毖后的效果,更不會引起大面積的不滿與惶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