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古以來,打仗的時候哪里有一軍之主帥沖鋒陷陣的?更別說繞過敵軍正面偷襲后路了。再者說來,打仗贏不贏尚在其次,這葉齊德可是穆阿維葉最為喜愛的兒子,此次出征就是為了給葉齊德攫取功勛,以便樹立威望、收攏人心,否則無論如何也輪不到葉齊德擔任主帥統軍作戰。
這若是有個三長兩短,他們所有人都得被暴虐的穆阿維葉活埋了不可……
大家齊聲相勸,葉齊德也覺得有些道理,畢竟自己今時不同往日,已經是帝國繼承人的身份了,焉能再如以往那般甘冒風險?
想了想,從諫如流道:“既然如此,那就讓霍拉桑去吧,帶上‘阿拉之劍’,替本帥攻陷碎葉城,掃平前往大唐之道路!”
“喏!”
一個身材矮壯、滿面虬髯的壯漢站出來,躬身應命,渾身甲胄叮當作響。
“阿拉之劍”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支軍隊。
這是一支以呼羅珊騎兵為主的軍隊,常常被阿拉伯人稱之為“禁衛軍團”,是穆阿維葉最為精銳的嫡系力量,曾隨同他前往圣地,刺殺上任哈里發之后面對數十萬忠誠于前任哈里發的軍隊,依舊全身而退。
是大食軍隊精銳之中的精銳,素來被認為是不遜色于上古之時“波斯長生軍”以及眼下“拜占庭甲胄騎兵”的存在,是穆阿維葉賴以攫取哈里發之位并且統治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根基。
“呼羅珊”故地便在西域一帶,巴里黑、赫拉特、尼沙布爾、木鹿,即位“呼羅珊”四部。不過當年匈奴人肆虐西域,將“呼羅珊”屠殺一空,后來突厥興起,更是將這一片土地盡皆占據,生長于此的“呼羅珊”人被迫向西流亡,進入波斯、阿拉伯、羅馬等地茍延殘喘。
“呼羅珊”人驍勇善戰,忠誠可靠,深得穆阿維葉之信賴于倚重。如今,卻將它盡數交到葉齊德手中,隨他一同踏上征服大唐之路,將阿拉伯之無敵榮光,播撒世界!
“阿拉之劍”成軍之日起,未嘗一敗!
葉齊德雄心萬丈,又抬手指了指長孫漢,道:“既然這個消息是閣下提供的,那就由你來帶路,在本帥統御大軍強攻碎葉城之際,你隨同‘阿拉之劍’一起偷襲西城。事成之后,本帥自然不吝賞賜。”
但這個消息若是假的,那你就等著被“阿拉之劍”碎尸萬段吧。
長孫漢心里叫苦,自己只是出城之時聽了元畏的話語,所以此刻想要賺一筆外財,卻不想這個大食蠻人居然極為謹慎……
怎地就稀里糊涂成了“帶路黨”?自古以來,無論被逼無奈亦或是利欲熏心,但凡帶領外族攻略中原者,就沒有一個得了好下場。
尤為關鍵的是,一旦自己在攻打碎葉城的時候被安西軍認出來,那么不僅自己怕是此生都回不了長安,就連整個長孫家亦要因此背負“通敵叛國”之嫌疑,遭受天下人唾棄指責……
他這時候悔的腸子都青了,卻也不敢反口,只得硬著頭皮道:“此乃在下之榮幸。”
葉齊德哈哈大笑,壯志在胸,似乎整個西域已然盡皆歸屬阿拉伯之版圖,豪氣干云道:“本帥自當率領諸位開疆拓土,創下一番豐功偉業。汝等之子孫,皆為吾之仆人,富貴與共,永不相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