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人無語。
時至今日,誰還不知道那就是個棒槌?
于保寧道:“明知咱們拿不出錢,卻還要咱們以市價贖買,這不就是逼著咱們一拍兩散嗎?房二狡詐,定然不會允許那等情況出現,所以他肯定只是漫天要價,等著咱們還價。”
陰樹森點頭認可:“是這個道理?!?br>
現在“丈量田畝”之事僵持在這里,河南世家不愿因此打工干戈、與中樞結下仇怨,房俊、許敬宗又豈能愿意背負一個“逼反河南”的罪名?
這是一場談判,就看誰底氣更足、堅持更久。
有人嘆氣道:“可房二這個棒槌著實恣無忌憚,萬一咱們表現得太過堅決,導致對方有所誤解怎么辦?”
之前房俊在河東鹽池展現出派遣軍隊強制接管的手段,強勢得一塌糊涂,使得河南世家投鼠忌器、忌憚無比,已然落了下風。
這就好比兩軍對峙一般,看似局勢危急實則誰都不敢開啟戰火,故而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緊張,可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其中一方蠻橫無理、做出讓對方誤會的事情,很容易擦槍走火。
裴懷節道:“所以咱們只能退讓,暫且讓他們丈量田畝,待到丈量之后,再作計較。”
只要中樞當真只想著讓世家門閥拿錢將那些侵占的土地買回去,那就一切都可以談。
諸人互視一眼,并無異議。
*****
“三法司”幾位大佬帶著屬下返回長安。
經過幾天準備,許敬宗再度帶領所屬文吏抵臨伊洛之間的洛陽于氏田地,這回偃師縣的官吏沒有再出什么幺蛾子,老老實實取出土地賬冊,找到屬于這塊地的記錄交給許敬宗,并且配合中樞官員勘察地界、丈量土地。
國家授田之處,似洛陽于氏這樣的人家都是大塊大塊的整田,不過經過十幾二十年的侵占、開荒、兼并,無數小塊農田被歸入其中,這就導致田界混亂曲折,驟然丈量,著實費事。
不過洛陽于氏乃是第一個突破口,必須穩穩當當清清楚楚的予以丈量完畢,所以許敬宗不敢假手于人,只能整天靠在田間地頭親自監督屬下文吏,不敢有一絲半分的懈怠疏忽。
六天之后,才將洛陽于氏三十二萬畝田地丈量清楚……
尚善坊魏王官廨之內,房俊拿著土地賬冊與丈量田畝的實際賬冊對比一下,對一旁的于保寧道:“國初之時曾責令各地州縣都轄內土地丈量過一次,再加上那些年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對于家的賞賜,總計二十四萬畝……現在量出三十二萬畝,差距八萬畝,短短二十年時間,于家便侵占、兼并了這么多土地,若是大唐千秋萬載,你們于家豈不是將洛陽地域全部侵占?‘一家一城’,了不起。”
這還只是洛陽,若是關中,只怕侵占、兼并之程度更甚。
所以說“土地兼并”從來都是王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大唐立國之初確立“均田制”,其意義就在于“耕者有其田”,固然難以避免兼并,可最終還有不準許買賣、也不會收回的“永業田”存在,百姓不至于鬧到“房屋一間、地無一壟”的破產狀態。
結果這才過了多少年?
已經有無數農戶被世家門閥通過各種手段將土地侵占、兼并,或是賣身為奴、或是租賃世家門閥的田地耕種,已經成為無地、無產的“氓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