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君王無量-《房俊房玄齡》
第(3/3)頁
“就叫鹿兒如何?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甚好,甚好?!?br>
房玄齡捋著胡須,洋洋自得。
這首詩出自《詩經》,可謂中和典雅,既豐腴又婉曲,一派祥和氣象,希望嬰孩長大之后一如其詩。
另外,這首詩是“宴會詩”,為君臣歡宴而作,“其所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給嬰孩取這個名字,就是向陛下表明“君臣相得”之意……
盧氏雖然也是名門閨秀、自幼飽讀詩書,心眼兒卻沒房玄齡那么多,只覺得若嬰孩似小鹿一般活潑、敏捷自然極好,遂滿意頷首:“這個名字好,我讓人收拾收拾,去山里看一眼。”
房玄齡點頭道:“正該如此?!?br>
雖然自家二郎與長樂公主屬于“茍合”,不尊禮法、不大好聽,但現在連孩子都生下來了,自然應當以家人視之,人家千辛萬苦誕下孩子,長輩豈能不聞不問?
他又叮囑道:“也給長樂殿下帶句話,就說讓她放心靜養,身子最重要,千萬莫要落下病根,其他一切不必在意,自由家中處置干凈?!?br>
盧氏便忍不住嗔道:“你這人哩,偏心也不至于這樣吧?當初對老大媳婦可不曾如此貼心?!?br>
即便是個婦人,卻也知道圍繞著自家二郎與長樂公主身上有著多少陰謀、算計,以及數之不盡的流言蜚語,二郎還好,到底是昂藏七尺的男兒漢,且素來心胸疏闊、志在天下,不會將這些放在心上,可長樂公主遭遇坎坷,面對那些冷嘲熱諷豈能不上心?
而現在有了房玄齡這位房家家主、前任宰輔的話語,就算是將一切都給扛起,往后誰再說那樣的話,就是公然向房家開戰。
時至今日,以房家父子兩代所累積下來的人脈、權勢,放眼天下,沒幾個人有那個膽子,更沒幾個人可以承受那后果。
房玄齡聞言一嘆,無奈道:“大郎自小省心,哪里像二郎這般折騰?那個兒子淘氣,自然就會讓老人偏疼一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二郎能折騰、會折騰,他這個做父親的豈不就得多多操心?
有些時候房玄齡自己也糾結,到底是有一個這樣能折騰的兒子扛起門楣好,還是沒有這個混賬兒子一家子安安穩穩過日子更好……
盧氏也只是絮叨一句,沒心思理會房玄齡的感慨,滿心都想著去看剛下生的孫子,起身便向外走。
“你就是偏心!老大去了倭國,又遭遇刺殺,你也不過是問了兩句,何曾如二郎這般關心?況且還有兩個小的呢,且看你日后如何對待那兩個?!?br>
房玄齡一時無語。
這一個兩個的,兒女都是債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