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承乾只覺得心驚膽跳,房俊這個建議若是得到諸位大臣之認可予以通過,自己這個皇帝豈不是即將被架空?
雖然現在他也無法掌控任何一支軍隊,可畢竟在名義上每一支軍隊的事務都要由他這個皇帝來定奪,任誰擔任軍隊主將都需要他的認可,這是權力的彰顯。 可如果當真增設一個全新的衙門用以掌管全國軍隊,那么他這個皇帝與軍隊之間就隔了一個負責新衙門的主官,皇命無法直接下達、將軍也不能上達天聽,
長此以往,豈不是輕而易舉就被架空?
那個時候若是有人意欲行廢立之事,只需爭取這個新衙門的主官便可以水到渠成……
而在李勣、劉洎、馬周等人看來,單純以公事來說,這樣的建議極其合適。 能夠擔任這樣一個衙門的主官,必然是被軍政雙方都予以認可的人物,這樣的人物也必然是戰功赫赫、軍略出眾的一代帥才,由這樣的人物負責皇帝與軍隊
之間的溝通橋梁,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皇帝昏聵、亂命誤國的可能。
譬如現在這位皇帝陛下,若是軍國大事由他一言而決,誰能放心? 反倒是架空皇權這件事大家都不擔心,大唐立國已久,上下階層已然穩固,并不是誰有軍權誰就可以謀朝篡位,擔任這個新衙門的主官也并不意味著就將軍
權操控于手,上下、內外的制衡依舊很多。
而若是誰想要行廢立之事,也無需奪取全國軍權,只要能夠掌控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就行了…… 將軍事獨立出來,自成體系、直接向皇帝負責,這是當下來說最為完美的制度,軍政分離,可以徹底杜絕地方軍閥的形成,使得全國軍隊上下如一、如臂使
指。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說話、辦事的時候都會秉持公心,身在朝堂,于各方勢力、各種利益之間輾轉浮沉,立場有些時候并不會那么堅定……
劉洎馬上開口駁斥:“標新立異、暗藏鬼胎,越國公此等建議不過是意圖攫取帝國軍權而已,屆時權柄熏天、隔絕中外,誰人能治?”
李承乾面色陰沉,不說話。
他不信房俊如同劉洎所言那般為了攬權便不顧一切,放眼朝堂,能夠當得起“淡泊名利”這四個字的只有一個半人,一個是房俊,半個是李勣。
忠心方面絕無問題。
可一旦這個建議通過,皇權就將大打折扣,這是他這個皇帝所不愿接受的。
何謂皇帝?
九州八荒、天下之主也!
他可以接受自己的命令受到臣子的規勸、諫言,卻絕對不愿意自己發布命令的權力受到限制!
事實上,皇帝的權力在立國之后已經有所限制。 中書省最大的權力便是“封駁詔書”,皇帝的圣意由門下省擬制、下發,需要經過中書省的審議,一旦中書省認為不妥,就可以合法的將皇帝的圣旨封駁回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