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少年志氣-《房俊房玄齡》


    第(3/3)頁

    大雨之中,海灣內波浪洶涌猶如煮沸的開水,唯有遠處的山巒隱約可見,似幻似真。身后的桌案上,小爐燃得正旺,一個銅盆放置其上,楊胄坐在桌案旁撈了一筷子豆芽放在碟子蘸了料汁送入口中,燙得絲絲呼氣,咀嚼幾口咽下,抿了一口

    酒,看了習君買一眼道:“這么看來看去也看不夠,莫不是喜歡上了這鬼地方?倒也簡單,回去給大帥去信請任一個呂宋總督,倒也不難。”習君買放下望遠鏡,關上窗戶,返回桌旁坐下,喝了口酒,搖頭道:“大帥對呂宋、爪哇等地早有規劃,只取其地、不移一民。大唐雖然幅員遼闊卻極其缺乏平坦肥沃之土地,等到遼東、兩湖的開發完成不知幾十上百年,眼下必須盡可能的向外擴張占領耕地,才能獲取足夠的糧食供應人口的增長。不過呂宋之地距離

    本土太遠,航路漫漫,一旦又是想要支援需一個月才能抵達,所以并不打算往呂宋移民,所謂的總督自然無從談起。”大唐雖然看似地大物博,實則多山地、少平原,適宜糧食耕作的土地相比于幾千萬人口實在少得可憐,否則也不至于每次發生天災都會導致無以計數的百姓

    流離失所、餓殍盈野。起初按照房俊的規劃,在東洋、南洋等地花錢買糧,用船舶自海路運回大唐。但三兩年之后這個規劃便處于被動,因為無論東洋還是南洋,雖然有著充沛的

    雨水、肥沃的土壤、大片的平原,但當地土著實在是太懶了。

    一般形容土壤肥沃的時候都說“丟下種子不需照料便一年三熟”,但占城、呂宋、爪哇這邊的土著當真那么干……

    土著懶惰,不事農耕,導致糧食產量極不穩定,連帶著大唐的糧食供應也時常出現缺口。

    既然如此,就只能想方設法的占地,或移民、或雇傭當地土著去耕種土地。但這些政策也因地制宜,并非一成不變,譬如占城、安南等地便是自國內移送災民過去種植稻米,而呂宋、爪哇等地則更多雇傭當地土著,謹防土著貪婪屠

    殺大唐子民的慘禍發生……

    楊胄將銅盆里的豆芽撈干凈,酒杯里的美酒也一口抽干,舒服的打個飽嗝,漫不經心問道:“這次打算殺多少人、收攏多少土地?”

    能讓他們兩個水師副將一起率領數十艘艦船、上千兵卒遠渡重洋抵達呂宋,顯然不會是小打小鬧。呂宋多山,但是由馬尼拉向北至林加延灣之間的狹長地帶卻平坦肥沃、河流密布,有著極多的肥沃土地,最是適宜種植稻米。但雇傭的當地土著依舊難改懶

    惰陋習,依仗人多勢眾時不時的鬧出點幺蛾子偷懶,嚴重影響稻米產量,這個不能忍,勢必要打殺一批殺雞儆猴。習君買伸筷子進銅盆發現肉、菜、豆芽都被撈光了,氣得放下筷子:“這次的目的不是土地,咱們的勘探隊在林加延灣東北山區發現了金礦,儲量不小,所以

    此次任務是制造一次沖突,直接登陸馬尼拉,逼迫呂宋酋長準許咱們于林加延灣建港,并且將周圍山地一并租借。”

    “又發現金礦了?”

    楊胄兩眼錚亮。他知道水師有一支直屬于蘇定方、實則完全聽命于房俊的“勘探隊”,這幫人滿天下的亂竄,到處勘探礦藏,一經發現,水師便會緊隨其后開始行動,不擇手

    段的或侵占、或租借,總歸要將礦藏之地據為己有,然后大規模開采。

    按照常理,那些礦藏大多深埋地下,極難勘探,否則當地土著豈能放任不采?然而神奇的是,隔三差五的就有金礦、銀礦亦或銅礦被勘探發現,而且這些礦藏分布于東洋、南洋各地,就好像他們手里有一本“天書”,詳細記載著那些礦藏的位置,只要去了就能發現……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海伦市| 六枝特区| 嘉义县| 万宁市| 海宁市| 鹤庆县| 阿鲁科尔沁旗| 区。| 宝丰县| 潞西市| 家居| 九龙坡区| 临洮县| 察哈| 喀喇沁旗| 宁远县| 稻城县| 乌什县| 迁安市| 和田市| 达尔| 华宁县| 道真| 泊头市| 阜新市| 化德县| 井陉县| 龙南县| 黄梅县| 法库县| 城市| 开平市| 蓬莱市| 潢川县| 峨山| 项城市| 吐鲁番市| 宿迁市| 布尔津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