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七路聯軍-《楚漢爭鼎》
第(1/3)頁
一個月后,吳中北郊筑起了一座十丈高臺。
項莊在高臺上祭拜了天地先祖,然后又在世族族老孫叔貫的主持下舉行了了盛大的加冕儀式,正式繼承王位,成為西楚國的第二任國王。
遂即項莊便頒發了詔令,改西楚為大楚,以吳中為都城,改彰郡為丹陽郡,同時將會稽郡一分為二,北邊十三縣新設吳郡,南邊十五縣仍為會稽郡。
項莊頒發的第二道詔令,就是人事任免,委任項他為令尹,全面主持大楚政事,又委任項佗為上將軍,全面主持大楚軍事,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項莊能順利繼承承王位,跟項他與項佗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項莊當然要投桃報李。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一個高明的統帥,從來就不會把所有的好處都攬入自己懷中,你自己要吃肉,總得給別人口湯喝吧?要不人家會給你賣命?
項他、項佗對項莊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余力,而且兩人在江東的聲望也很高,如果項莊委任自己的親信擔任大楚的令尹、上將軍,則難免授人口實,更給人以任人唯親、鼠目寸光的惡劣印象,這種印象一旦形成,江東世族、士族就該離心離德了。
項莊頒發的第三道詔令,還是人事任免,委任叔孫貫為吳郡太守,屈懿為丹陽太守,伍起為會稽太守,同時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江東宗族之中挑選了一百多名青年才俊,分別擔任各縣的縣令長以及縣尉等職。
這道詔令又是政治妥協的結果。
項他、項佗不是光桿司令,背后還有追隨、支持他們的世族以及士族,項莊要盡快穩定江東局勢,還得仰仗這些世族、士族以及原本支持項冠的江東宗族,而且治理地方可不是沖鋒陷陣,項莊麾下的驕兵悍將還真干不來這個。
政治妥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詔令一下,江東的局面立時為之一靖,不僅丹陽郡、吳郡的政局迅速走上了正軌,會稽郡那些原本叫囂著要替項冠復仇的宗族也立時偃旗息鼓,爭相向項莊推薦起各自宗族的子弟來了。
說到底,這些宗族并不是項冠的家臣,在他們眼里,確保本家宗族的利益才是首要的,他們喊著要替項冠復仇,不過是用來跟項莊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想過要替項冠復仇,項莊選擇了妥協,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樣的政治妥協不可能只有好處,也同樣存在弊端。
由叔孫貫、屈懿、伍起出任三大郡守,又從故楚世族、江北士族以及江東宗族中挑選青年才俊擔任各縣的縣令以及縣尉,難免會助長他們的勢力,從而在江東三郡形成盤根錯節的權力網,從此之后,既便是項莊也很難輕易撼動這張大網。
不過,就眼下而言,項莊暫時還顧不上這些,當務之急是盡快平穩江東局勢,以免給敵對勢力以可趁之機,因為項莊很清楚,此前各方勢力之所以按兵不動,只是希望諸項能夠自相殘殺罷了,現在項莊繼了大位,江東局面基本平定,他們也就該出手了。
##########項莊的擔心絕非多余,至少劉邦從來沒有放松過對項莊的關注。
半個月前,劉邦已經率領大軍從上郡回到了隴西,漢軍跟匈奴人之間的較量最終以平局收場,呂臺在白于山口大破匈奴,斬首四千余級、生擒匈奴左大當戶董木合,可冒頓的匈奴主力也在膚施附近大破灌嬰騎軍,斬首五千!
冒頓與劉邦在上郡對峙了大半個月,最終無功而返。
劉邦趁勢收編了灌嬰的兩千多殘騎,并且按照出征前的約定,將灌嬰貶成了騎都尉,呂臺則由長樂校尉晉升長樂將軍。
這天,劉邦照例起了個大早,正在后院練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巴里|
武穴市|
嘉黎县|
绍兴县|
岳西县|
兴仁县|
维西|
和田市|
五峰|
甘谷县|
安塞县|
永仁县|
桃园市|
怀仁县|
开远市|
榆中县|
贡嘎县|
义马市|
福清市|
霞浦县|
曲阳县|
库车县|
周口市|
汉沽区|
南康市|
会泽县|
临清市|
绍兴县|
平利县|
南皮县|
鹤峰县|
通渭县|
尼木县|
顺平县|
敦煌市|
博乐市|
玉田县|
伊春市|
连江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