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寒門狀元》


    第(1/3)頁

    從汀州府北上,最好走的其實是海路,乘船北上沿途方便,速度也不會太慢。但明朝自洪武年間開始的禁海到此時仍未解除,加之沿海地區不太平,倭寇橫行,除非是有水師戰艦護送,否則海路不通。

    另外便是走汀江支流,然后向西乘一段舟船,半道下船,到瑞金后再次乘舟,走綿水、貢水進入贛江,直驅南昌、九江,進入長江航道,然后到南京,再由大運河北上,這條路相對省力,但一則舟車換乘很是麻煩,第二是必須順著河道行舟,要多繞不少路,第三則是大江大河之上,波濤洶涌,舟船一個不慎就會傾覆,落入江水中人幸免的機會很小,遠不如走陸路腳踏實地來得安穩實在。

    但就算走陸路乘馬車,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沿途官道難走不說,不時會遇到溪水和河流阻隔,小的河流或者還有石橋通行,但那些寬闊的江河,就只能尋找渡船載馬車過河,可一般河流都是撐渡的小船居多,找到那些能擺渡馬車過河的大船談何容易?

    好在此時汀州商會已經把觸角延伸到了福建各地,為了打通運輸梗塞,方便物流,這些渡口都有商會的專屬渡船,所以沈溪的北上之路還算順利。

    一行走南平、建寧、浦城,然后翻楓嶺過仙霞關,十月下旬車隊進入浙江境內。

    照理到了衢州,就該乘船由衢江、錢江到杭州,然后由大運河北上京師。但蘇通的意思,最好還是繼續走陸路,沿途以便領略不同的人文風光,金華、杭州、南京這樣的繁華之地,最好都逛逛,什么名川大湖,勝景古跡,盡量游覽一遍。

    赴考的目的不同,沿途的心態自然也會有區別。沈溪不為己甚。只要不耽擱趕路,隨便蘇通怎么著都行。

    冬月初九,一行人終于抵達六朝古都南京。

    作為大明曾經的都城,也是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的繁華讓蘇通大開眼界,連稱不虛此行。

    汀州商會自弘治九年開始,就在南京設立分館,而且還開辦了一家規模不大的銀號,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主要是南京城里各種各樣的勢力錯綜復雜,外地商賈想在這里立足太過困難。

    韓五爺作為商會在南京城的負責人,親自出城迎接,進城后他安排沈溪一行住進了商會分館,而蘇通則需要另行尋客棧落腳。

    這一路北來,盡管蘇通嘴上說得兇,但沿途城市基本沒怎么停留,即便是千年名城杭州,也只是在城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出發時繞道西湖看了一眼。便繼續北上。

    可南京則不同,成祖遷都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保留了一套中央機構。南京和京師一樣,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師相同。

    京師所在府為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天府,合稱二京府。

    另外,南京城里的名士和大儒很多。

    但大多數名士和大儒,自命清高。同時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即便沈溪是福建鄉試解元,主動遞上名帖也不見得人家會接見他。

    沈溪不想惹麻煩,更不想拿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但有個人他卻不得不見,這就是曾在閩浙以及兩廣爆發瘟疫時,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出使寧化縣城并親自接受種痘,二人有過交集的前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

    謝鐸在南京城,可以說是士林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歷經天順、成化、弘治三朝。博通經史,文學造詣極深,既是雁山“七賢”之一,又是“茶陵詩派”的重要奠基人,更是一代理學大家,想與其攀關系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在謝鐸賦閑這幾年里,每年都有大臣向弘治皇帝舉薦謝鐸,請他重新出山為國效力。

    沈溪剛到南京就打聽了一下,謝鐸雖然告老還鄉,照理應該在太平桃溪老家,但為了收集各種書籍,他經常逗留南京,有時候一住就是幾個月。

    謝鐸于弘治五年以欽差的身份與沈溪見面,如今轉眼六年過去了。

    而今的謝鐸仍舊賦閑,平日沒事就整理鄉邦文獻,又或者四處收集整理圖書典籍,并以此為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安溪县| 德兴市| 阳谷县| 咸阳市| 武乡县| 当涂县| 钟山县| 堆龙德庆县| 太原市| 松原市| 宝鸡市| 乌拉特后旗| 五峰| 双桥区| 安阳县| 霍城县| 长子县| 华阴市| 嘉黎县| 德令哈市| 松潘县| 资中县| 洛南县| 南充市| 二手房| 沭阳县| 阿勒泰市| 望江县| 渑池县| 美姑县| 成都市| 汉阴县| 抚宁县| 南宁市| 哈尔滨市| 英德市| 丘北县| 黑山县| 凤翔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