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六八〇章 世襲罔替(終章)-《寒門狀元》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陽春三月,桃紅柳綠,正是江南好風景,新城的戰爭氛圍卻越發濃烈。

      每天都有海船出海訓練,此時舟山群島和東番島,已經修建有多座軍港,可以供艦隊泊靠。

      四月初五,朱厚照做好了從宣府回京師的準備,年初他便說要回去,一直拖到此時還不肯動身。

      這天中午,朱厚照陪沈亦兒一起吃飯。

      最近兩口子關系日漸緩和,隨著年齡增長,沈亦兒也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跟朱厚照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說是可以跟民間夫妻一樣和離,但牽扯到的利益太大,沈亦兒無論如何也不會走出那一步。

      因此,近來沈亦兒沒有再有意無意甩臉色給朱厚照看,平日也能說說話,摸摸小手啥的,就差最后一步。

      吃完飯,夫妻倆慵懶地坐在洞開的窗戶前喝茶,此時司禮監掌印張永前來向朱厚照匯報朝事。

      沈亦兒在旁漫不經心地聽著,身前的茶幾旁擺著幾本武俠說本,這是朱厚照給她準備的,為了討好沈亦兒朱厚照是無所不用其極。

      “……今年江南備戰預算已用大半,怕是要再增補一百萬兩白銀作為軍費,而這僅僅是戰前需要的數字,以沈大人上奏,還需另行準備一百萬兩作為開戰之用,物資調配則需戶部議定……”

      午后有些疲倦,朱厚照聽得直打呵欠。

      沈亦兒也聽得沒甚趣味,隨手拿起武俠說本看了起來。

      張永說了一通,最后問道:“陛下,不知這軍需調度……”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道:“內閣不已做出批示了嗎?還有沈尚書也給出明確數字,何須朕勞心?直接按照沈尚書的意見回復便是……國庫總歸不缺這兩百兩銀子,是吧?”

      張永為難地說道:“陛下,跟佛郎機人的貿易一停,國庫收入銳減,今年得節衣縮食過日子了。”

      朱厚照冷笑不已:“怎么,你責怪朕決意跟西洋鬼子開戰,導致朝廷少了大筆進項?哼,等打完這仗,國庫要多少銀子就有多少……”

      “不敢,不敢。”

      張永嚇得連忙跪地磕頭,等朱厚照臉色稍微好看了些,才又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沈大人上奏中提到艦隊開拔時間……九月初七出海,以平倭的名義南下,防止佛郎機人發覺,您看……”

      “九月初七?挺好的啊,還有五個月……哈哈,朕完全有時間去江南,說不一定還可以親自領兵出海。”

      朱厚照興奮地說道。

      張永嚇得趕緊勸說:“陛下萬萬不可,這出海經年不得回,大明不可一日無主啊。”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朕不會在海上停留太久,只是想親眼看看朝廷無敵的水師。”

      張永道:“陛下去的話,必定會驚動西洋鬼子……那些西洋人知道陛下去了,便知不是尋常平倭那么簡單,會提高沈大人帶兵征伐的難度。不如……陛下留在京城,靜候佳音?”

      “嗯。”

      朱厚照稍微有些不悅,看著一臉恬靜的沈亦兒,期待地問道,“皇后,你想不想跟朕一道南下?”

      沈亦兒連頭都沒抬便一口回絕:“還沒折騰夠嗎?咱們到宣府差不多快一年了,乾清宮和交泰殿恐怕都快被蜘蛛網給爬滿了,你就不怕有人鵲巢鳩占?”

      “誰敢讓朕的寢殿荒廢?”

      朱厚照怒氣沖沖地問了一句,隨即若有所思,沈亦兒這是勸他回京,避免有人覬覦皇位,想了想道:“不去就不去吧,反正走一趟很遠,旅途勞頓,而且還不能親自帶兵上戰場,沒什么意思。”

      張永心里一松,道:“陛下,出兵的日子就此定下?”

      “嗯。”

      朱厚照點頭,“就九月初七吧,朕允了。”

      張永請示:“陛下,不知該由誰來領兵呢?這次跨洋遠征非同小可,可能經年不得回,這……”

      朱厚照一時間又猶豫不決。

      張永說話藏頭露尾,朱厚照很清楚,張永想問的是帶兵之人到底是不是沈溪,若不讓沈溪去,其他人誰能勝任。

      “這個……”

      朱厚照遲疑再三,“沈尚書難道沒有什么好推薦?若是他不去的話,朝中怎么都該有合適的人選吧?”

      張永支支吾吾道:“陛下您也清楚,其實真正適合領兵的只有沈尚書,別人連佛郎機國在哪兒搞不清楚,更別說去搶他們海外領地的銀礦了!”

      朱厚照搖頭苦笑:“那就是說,朕就算不想派沈尚書,也只能用他?”

      張永無奈地點了點頭。

      其實張永是支持沈溪出征的,因為只有沈溪這個勁敵走了,他作為司禮監掌印才能高枕無憂。

      朱厚照嘆了口氣:“這件事押后再議!朕不想這么早定下來,讓兵部和都督府再行議定人選,或者讓沈尚書舉薦,實在不行的話讓唐寅去也行……不過唐寅沒有單獨領兵的經驗,對于大海的認知也沒沈尚書深刻,真難辦啊……”

      ……

      ……

      朝廷遲遲沒有定下帶兵人選,不過備戰工作并未停歇。

      沈溪坐鎮新城,大規模組織向呂宋島和南洋移民。

      這些年天災不斷,加上土地兼并嚴重,雖然引入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但深層次的矛盾并未得到徹底解決。自從在南洋布局后,沈溪控制的商會便一直有意識地向呂宋等地輸送難民,近來隨著出征之期日近,移民的速度也在加快。

      五月初三,一批物資從湖廣調運至新城,沈溪親自前去接收,回來后在城主府接見剛剛乘坐蒸汽船北返的云柳。

      “大人,如今新城這邊計有大船八十六艘,中型船只二百四十二條;南洋群島共有大船一百七十三艘,中型船只超過四百條。以目前的載力,一次可運兵五萬官兵以及同等數量的工人和農民,糧食足夠十萬人一年所需,遠征可說勝券在握……”

      沈溪搖頭:“新城和南洋都要留下兵馬鎮守,本身我們訓練的有海戰經驗的官兵數量就嚴重不足,這次遠征有個兩萬官兵足矣,必要時水手也可以拿起武器戰斗。從現在開始,武昌工業園區和新城這邊咱們培養起來的工程師,有計劃地撤到呂宋島,遠征時帶上,以后建設海外領地用得上。”

      云柳這個時候才清楚沈溪的計劃,原來沈溪的退路并不是南洋,而是大洋彼岸。

      ……

      ……

      出兵之日定在九月初七,沈溪有自己的考慮,那時夏天已過,遇到臺風的幾率會小很多,但遠洋航行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于天氣的不確定。

      這個時代可沒有衛星云圖作參考,只能依靠水手的經驗,所以沈溪一直在挖佛郎機人的墻角,高薪聘請那些資深水手,如今大明水師中有不少西洋人,充當著教官和向導的角色。

      同時,沈溪自身也在做功課,從佛郎機人的航海日志和海圖中吸取養分,結合后世洋流和季風的認知,避免出師不利的情況出現。

      帶兵人選于六月中正式定下,朱厚照不同意沈溪領兵,指定原兵部侍郎唐寅統籌遠征事宜,之前因落罪而被發配至鳳陽守皇陵的魏彬“戴罪立功”出任監軍,保國公朱暉為名義上的水師總兵官,延續了大明文官領兵的傳統。

      消息傳出,沒人感到意外,大明軍民對于出兵佛郎機本來就沒什么想法,沈溪作為朝廷頭號重臣,自然沒有道理為了個蠻夷國度一去經年……這也跟佛郎機跟大明相距遙遠,國民認知模糊有關。

      水師指揮官需要在七月抵達新城,沈溪則被要求在水師出征一個月后回京,大概意思是讓沈溪指導朱暉、唐寅等人認識海圖,學習指揮艦隊作戰。

      一個合格的海軍軍官,需要掌握幾何、航海、天文等基礎知識,還要熟悉船只,比如明白水手是如何操作艦船的,明白火炮的射角,了解射擊諸元的概念,甚至要知道正確的防疫,多準備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比如常吃豆芽可預防壞血病等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红安县| 射阳县| 密山市| 桐柏县| 桑日县| 思南县| 延长县| 香格里拉县| 晋中市| 鸡东县| 林西县| 涞源县| 油尖旺区| 阜平县| 区。| 罗江县| 黄冈市| 呼和浩特市| 馆陶县| 伊通| 梅州市| 庆安县| 库车县| 冷水江市| 齐河县| 河北省| 五指山市| 普兰县| 赣榆县| 惠州市| 扎囊县| 阜城县| 福安市| 永登县| 赤城县| 荣成市| 阆中市| 乌鲁木齐县| 田林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