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世隨便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都知道,山西盛產煤炭,但在明朝卻因為種種原因,煤炭并沒有被廣泛開發和應用。 究其原因無非如下兩點。 其一煤炭挖掘困難,遠沒有砍伐樹木來的方便。 其二大多煤炭含雜質多、含硫量高,燃燒時產生大量黑色煙霧,有毒。 而且在這個時代,一般人取暖,富的人燒炭,貧賤者燒柴,早已形成固有的觀念。 木炭因為燃燒比較充分,不會產生太多煙霧,而廣受富戶士紳的青睞,但燒制木炭需要取上好的木材,且費時費力,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聽到劉鴻漸想在煤炭上發財,顧大通本來充滿希冀的小眼神,一下子如同被風吹熄的蠟燭般失去光澤。 “伯爺,山西確實有不少煤,不說別的地方,距離此地不遠的白云山,山腳下隨處都可見黑黝黝的煤炭,可這玩意兒有毒啊! 老夫曾聽說之前有一些煉鐵的匠人貪圖便宜拉那煤炭去煉鐵,那煤炭也確實比木材耐燒,一開始那些鐵匠還有些沾沾自喜,可你猜怎么著? 只過了半年,聽說就毒死了好幾個!伯爺,這生意做不得!” 也不怪顧大通失望,有了這前車之鑒,煤炭自然沒了市場,還賺個毛線的錢。 可劉鴻漸卻不以為然,他可是帶著礦產圖闖大明的男人! 挖掘困難,不存在的,咱可以找露天的,更何況明人或許還不知道有一種煤叫無煙煤吧! 無煙煤其含硫量極低,且無色無味,燃燒時間長,一種良好的取暖燃料。 雖然無煙煤大多深埋在地下,但劉鴻漸卻知道距離此地不遠便有一處礦脈,煤礦雖然也是埋在地下,但卻極其淺,基本往下挖個幾米米,便可挖出。 而且誰說普通的煤炭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黑煙是有毒,你沒事吸那玩意兒干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