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全面開工(二)-《扛著AK闖大明》
第(1/3)頁
所有百姓都緊張的看著劉鴻漸,他們知道,就算侯爺不收他們,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侯爺不是開善堂的,明明不需要那么多人,為何還要多此一舉,浪費許多銀子?
但所有人都希冀著、渴求著,畢竟這個冬季太難熬了。
營地前安靜的有些凝滯,劉鴻漸深吸了一口氣。
“民壯在原來基礎上加征一千人,算上會砌墻的共計征三千人,工匠擴征到五百人!”
“侯爺英明!”
“謝侯爺恩典!”
霎時間,凝重的氣氛被打破,四周皆傳來民壯和匠戶們的歡呼聲。
加征一千余人,意味著這里大部分人都能安然度過這個冬季了。
“別嚷嚷了,拿出你們的戶籍文書,都排好隊,排好隊!民壯到左邊,匠戶到右邊。”
營地前早已排好幾排文案,負責戶籍查驗和匠戶考核的,分別是劉鴻漸從戶部和工部借調過來的幾個主事。
而一應器械、磚瓦、糧食則直接找戶部購買,劉鴻漸是拿著銀票去的,把戶部尚書倪元璐樂的不行,直夸劉鴻漸體恤朝廷。
人員征集一直持續到黃昏,共征集民壯三千人,鐵匠、木匠、石匠、刀匠、鑄匠等五百余。
這三千五百人暫時安頓在千戶所旁邊,搭建帳篷居住。
當天晚上,劉鴻漸便公布了這些人的薪俸待遇。
三千民壯皆月銀五錢,五錢便是半兩,省著點用基本能滿足一戶人家度日,況且做工期間是管飯的,所有的民壯都很開心。
而匠人的待遇劉鴻漸并沒有定死,畢竟工種不同、能力也不同,定成死的不利于提高匠人的積極性。
自古以來匠人不受重用,唯有兩宋期間朝廷鼓勵發明創造,在那時中華大地曾涌現出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膠泥活字印刷術、冶金術、航海術、土木工程皆在兩宋期間得到飛速發展。
而到了明朝,匠人的地位每況愈下,生活也是慘不忍睹。
在劉鴻漸看來,一個民族要崛起,單單靠圣人教化是完全扯犢子的,教育是根基,但明朝的教育呢?
科舉制度之下,程朱理學大行于世,文人士紳天天之乎者也,侃侃而論,真正埋頭搞發明、搞創造、搞科技的反而連飯都吃不飽。
官僚、士紳、封建思想對工匠的歧視、壓迫和欺凌,導致明中葉以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在畸形中發展,就是這個意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西宁市|
三穗县|
江阴市|
陇南市|
沐川县|
涡阳县|
邯郸县|
湾仔区|
宝丰县|
农安县|
泸州市|
定州市|
平昌县|
建昌县|
尖扎县|
五河县|
嘉禾县|
林芝县|
安龙县|
荔波县|
正安县|
丰台区|
梨树县|
四子王旗|
宁陵县|
利辛县|
昔阳县|
米泉市|
平昌县|
远安县|
衡南县|
南昌县|
德兴市|
山西省|
河西区|
丁青县|
安龙县|
法库县|
井研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