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四 兵力和戰局-《七海揚明》
第(1/3)頁
能說服林士章和自己步調一致,李明勛心中長出一口氣,這意味著,社團可以減輕極大的壓力,旁的不說,現在社團和南明朝廷還在蜜月期,不具備占據瓊州的法理基礎,等到滿清打下瓊州再收復占領,那只是激將之法,作不得真,就算瓊州是一塊不亞于臺灣的肥肉,也需要時間才能消化。
處置完了瓊州之事,李明勛感覺再無后顧之憂,去了統帥部,專心處置大陸戰場的事情,統帥部占據了香港市政府的最頂層,參謀人員已經在諾大的會議室里構筑了一個巨大的沙盤,上面囊括了大半個中國,紅藍兩色箭頭針鋒相對,血色陣線犬牙交錯,戰爭從未停止過。
其實,在臺灣的時候,陸軍就對大陸戰場的形勢向元老院做了匯報,每隔一個月就匯報一次概略,當然還有海陸兩軍的軍備情況,可以說,李明勛很清楚自己手里有多少籌碼,也知道自己的盟友是什么德性,更清楚敵人的實力。
在擴軍之前,陸軍的野戰兵力就有四個野戰營,一個騎兵營和兩個炮兵營,在去年得到巨額資金之后,陸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編,編列了六個野戰營,騎兵炮兵各兩個營,但一年時間,既不夠這些新營伍獲得合格的士兵,兵工廠也生產不出足夠的武器,所以只有三個野戰營和一個炮兵營處于能作戰的狀態,即便是這三個野戰營也是從原有的營伍之中抽調軍官,把大本營精銳的開拓、守備營老兵加入其中。
除了這些主力部隊,各行政區還利用自己的財政擴編守備營、大隊,來彌補轄區內士兵被抽調的缺額,目前香港就有兩個守備營。
但并不是所有的野戰營都能參加大陸的戰事,永寧行政長官區需要一個野戰營作為預備隊,瓊州剛剛派遣了一個,新的呂宋行政區,更是需要一個野戰營和一個騎兵營協助,目前真正能歸統帥部調配的只有四個野戰營和兩個炮兵營,以及專門防御香港的兩個守備營伍。
算上直屬部隊,兵力大約有一萬兩千人左右,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呂宋參戰的營伍,老營伍中三個在李明勛麾下,其中兩個已經改編成了燧發槍營。
在下一個財政年到來之前,統帥部不會獲得新的營伍,下一個擁有參戰能力的野戰營會被派遣往呂宋作戰,鎮壓那里造反的天主教徒。實際上,這也是陸軍養軍的手段,派遣兵馬去呂宋,軍費自然由呂宋那邊來出,花的都是當初的戰爭公債。
相對來說,社團的陸軍力量擁有了在大陸作戰的能力,但大陸廣闊的戰場上,形勢也在急劇的變化著。
整體來說,江南崩潰之后,東南沿海的閩浙一帶都是保持了相對安靜的局面,但實際上,這是因為滿清志不在此的緣故,弘光政權失敗之后,東南迅速出現了魯監國和隆武朝廷兩個政權,兩個政權針鋒相對之后,暫時分出了勢力范圍,衢州、處州等浙江四府基本歸了隆武朝廷,剩下的就屬于魯監國了。
兩個政權雖然同屬朱明,但卻完全不同,隆武朝廷繼承的是弘光的遺產,大量的江浙士紳、官宦聚攏在其麾下,也被大部分的省份所承認,而魯監國只有浙東一地,團結的卻是中小士紳,大量啟用生員、秀才這類地位較低的讀書人,倒也顯的朝氣蓬勃。
魯監國政權誕生之際,有過一段時間缺乏自我認知,或者說自不量力,其麾下的主力是水師,迫切的希望通過長江,奪取南京這個政治意味十足的城市來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結果卻是遭遇了無情的慘敗,即便當時多鐸早就帶著八旗班師回朝去了北京,而江南百姓因為剃發令而掀起大規模的反抗浪潮,魯監國政權也是不敵綠營。
第一波進攻江南,從淮北撤回來的原登萊水師損失殆盡,第二波進攻,沈廷揚和舟山水師幾乎全軍覆滅,自此,魯監國政權認識到了自己的實力,不再異想天開的進攻江南,而是選擇渡過錢塘江收復杭州,打下更多地盤,拿到更多的餉源地,畢竟魯監國只有寧紹臺三府,一年六十萬的賦稅,實在養不起十萬軍隊,可惜的是,魯監國政權根本不具備進攻能力,僅僅能與錢塘江對面的綠營兵保持微妙的平衡。
圍繞錢塘江,雙方打了一個來回,渡江的明軍被擊潰,反擊到錢塘江南岸的綠營一樣被全殲,雙方就隔著江對峙,陷入了僵局,一直到博洛率領主力攻掠閩浙,才打破了這個僵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垦利县|
思南县|
资溪县|
古蔺县|
大竹县|
旬邑县|
延安市|
崇礼县|
二连浩特市|
海丰县|
涡阳县|
伊金霍洛旗|
虹口区|
隆林|
合阳县|
江门市|
德清县|
板桥市|
靖边县|
页游|
多伦县|
和田市|
长汀县|
师宗县|
开鲁县|
简阳市|
洮南市|
昌都县|
彰武县|
贵州省|
潞城市|
襄城县|
礼泉县|
博客|
永靖县|
交口县|
临泉县|
田林县|
都匀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