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重慶火鍋中的油多數為牛油!) 不過謝清風不是為了減肥,他加入牛油的目的,就在于牛油比其他食用油類,對食材擁有最好的吸附性。 尤其是火鍋、毛血旺這種,需要通過湯汁來體現重口味,可又不能像炒菜一樣通過勾芡掛汁來實現的菜。 富含各種食材和調料,熬煮出來的味道濃郁湯汁,更需要吸附在食材表面。 等鍋里的牛油塊化開,和花生完全混合在一起,此時的溫度應該在60度左右,剛好進行下一個步驟。 用油來熬煮出調配料的味道,溫度相對會比較高,調配料的投入順序,也有相應的技法口訣。 先濕后干,先大后小! 把這句話詳細翻譯過來,就是說新鮮含有水分的配料先放,避免干的被炸糊了,濕的才剛脫水出味。 同一種濕的或干的食材,個體大受熱時間能夠更久,要先放去鍋里熬味。 遵循這個“油熬”技法,謝清風放入鍋里的第一種食材,是切成大片的生姜,它的肉質屬于纖維形且比較厚,即便熬很長時間都不會糊。 接下來是洋蔥大片和東北大蔥白。 這兩種配料比較特殊,盡管結構都是屬于疊層,可它們哪怕熬糊了也沒事,只要沒有變成焦黑,反而香味會更加濃郁。 三種食材放下去之后,灶調中小火,慢慢的養炸它們,讓味道盡可能的釋放,和鍋里的油融為一體。 借著這個空檔時間,謝清風來到案臺前面,開始著手制作川菜中特有的調料——糍粑辣椒。 糍粑辣椒源自于貴州,并逐漸流傳到整個川菜體系中,地位和豆瓣醬差不多一樣的重要。 辣而不猛、香味濃郁、色澤紅潤,這是糍粑辣椒的特點。 制作方式并不復雜,取曬干水分的干辣椒進行“水發”,時間緊迫時可采用開水,直到將它燙到表皮發軟。 洗凈的仔姜、蒜瓣,加水發干辣椒一道投入擂缽中,用木杵將它們一起擂,直到碎成溶狀,形似糍粑方可。 干辣椒謝清風之前就已經燙好,連水帶辣椒一起倒入漏勺中,用勺背輕壓控掉干辣椒里面吸收的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