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懷武看著王庸,目光閃動,道:“吾有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 王庸神色一正。 趙懷武話中有話,顯然不方便當著其他人的面講。 王庸看一眼別墅里吃飯的趙莉跟思涵,轉身進去告訴兩人自己要出去一趟,如果發生什么意外直接給自己打電話。 趙莉點頭答應。 王庸這才放心出門。 料想有曹部長背書加上遠洋外貿的股權,趙極是絕對不會輕易動趙莉的。 “老先生,請,咱們找個安靜點的地方說話。”王庸道。 卻是想帶趙懷武去咖啡館商談。 誰知趙懷武手一揮,道:“王老師且跟我來,我有一處地方保管王老師滿意。” 這么一說,王庸不禁好奇起來。 于是跟在趙懷武身后,攔了一輛車往首爾郊區而去。 一路上,趙懷武侃侃而談,倒是對于王庸事跡知曉不少。并且表示得知王庸來到南韓,徹夜難眠,是以一大早就跑來。 他這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完成先祖的遺愿,當時趙家先祖來到南韓,存的是教化蠻夷的念頭,所以在南韓建了一所書院,一直傳播華夏文化。 但是沒想到近代之后南韓政府竟然做出廢止漢字的決定,這讓他痛心疾首。 只可惜人微言輕,根本就無力阻擋這種大潮。 直到他從新聞里得知王庸要來南韓,本已死掉的心立馬活了過來。他決定襄助王庸共同完成征服南韓的計劃,讓南韓人知道坐井觀天的后果。 王庸對此倒是已經猜到一些,不由大喜。 趙莉只能擔當翻譯工作,真正想要了解南韓文化層面的東西,還得需要趙懷武這種人。 看來自己果然是天命之子,才來一天就有本地土著主動投靠了。這不是跟劉秀一樣的套路? 很快,出租車停在一處看似農村的地方。 與華夏國內農村不同,南韓的農村頗多保留古式建筑,一下車王庸還以為來到了某處復建的公園。 “王老師,你看那邊。”趙懷武指著不遠處一處建筑道。 王庸順勢看去,眉眼間閃過一抹驚艷。 被那棟小巧的建筑給驚艷到了。 占地不大,卻充滿了大巧不工的鬼斧氣質。碧瓦朱檐、層樓疊榭,一塊久經歲月的匾額上書四個字“桃林書院”。 與書院大門正對的,是一彎淺淺的流水,水邊一株株的桃樹林立,小小的青果掛在枝頭隨風搖晃。 可以想象如果是春天,這里該是何等的春意盎然。 整個書院談不上大,除去講學的主屋,只有兩座偏屋。東面還有一棟疑似佛塔的橢圓建筑,依稀可以看到曾經的鼎盛香火。 “這便是趙家先祖曾經開經講學的地方?”王庸問。 趙懷武笑著點點頭:“沒錯。先祖于此地桃林之中創立書院,故名桃林書院。幾百年來,曾經為南韓培養出不少飽學之士,東邊的佛塔里現在還有那些人留下的詩詞供奉。先祖的牌位也保存在塔中,以前是宿州趙氏的家族祭祀之地。只是近代以后人心浮躁,就少有人來了。漸漸荒蕪至此,只剩下我一人還守著這書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