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蒼浩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武器這么神秘?” 蒼浩換音剛落,隨著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從山洞緩緩開出了一趟列車,停在了外面的鐵軌上。 “這是什么?”廖承豪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這是……列車炮?” 列車炮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廣泛使用的武器,其實就是架設在鐵軌上的大型火炮,因為其時交通技術欠發達,大型火炮機動能力不佳,故而采用這種方式解決。 在這方面技術最成熟的首推德意志,最成功的則首推K5型列車炮,性能穩定表現優異,二百八十毫米的口徑,最大射程可以達到六十公里。 此外,德意志還早過變 態級別的古斯塔夫列車炮,口徑達到了驚人的八百毫米,戰斗全重一千多噸。一枚*重七噸,需要一輛輕型裝甲車才能推進炮膛,當然威力也是驚人的,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三十米深的防御工事被直接貫穿,還有一炮擊穿十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引爆里面的彈藥庫,猛烈的爆炸甚至掀翻了附近海面上的一艘船。不過,巨大的威力之下是極低的效率,一天只能發射十四枚炮彈,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卻達到四千人以上,占用了巨大的人力資源。而且普通鐵軌根本跑不下這個龐然大物,需要專門修建四條鐵軌的專用通道,而且普通橋梁也無法承受這個重量,趕赴戰場的時候經常要繞路。 不要說古斯塔夫,即便是K5列車炮的作戰效率也很低,而且目標太大,一旦被航空力量鎖定就是死路一條。于是,隨著時代進步,軍事技術的不斷提升,列車炮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比如華夏W90自行*炮,也有二百毫米的口徑,射程五十公里,根本不需要列車運載,自己的底盤在公路上可以達到每小時九十公里,比K5列車炮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蒼浩不太明白,為什么龐勁東要重拾列車炮,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新式武器。 不過,龐勁東開出來的這趟列車,跟普通列車炮并不一樣,由幾節車體組成,正中是一個載重平臺,上面架設這一門超級巨炮。K5列車炮的炮管長度足有二十多米,這門巨炮長度更加驚人,目測足有三十來米。前后幾節車廂從外觀上看有不同用途,有的是運載人員,有的是發電車,還有的是指揮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載重平臺上有大量線纜,可以看出來這門巨炮需要消耗巨大電力。 蒼浩于是明白了:“這是……電磁炮?” “對。”龐勁東告訴蒼浩:“電磁炮需要消耗巨大能源,而且本身體積又太大,部署在陸地上的話非常困難,目前只能設置成固定炮位,沒有辦法建造成自行火炮那種樣子。問題是固定炮位容易遭到攻擊,必須賦予一定機動能力,于是我就想到跟列車結合在一起。” 簡單的說,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力沿著導軌發射彈丸的武器,這種武器有著非常明顯的有點,首先是沒有*,所以炮彈在保證威力不變的前提下,體積得到大幅壓縮;其次是只是消耗電力,發射成本非常低,根據M國方面的研究,火炮*產生每焦耳能量需要十美元,而電磁炮只需要0.1美元;再次則是發射速度快、射程更遠而且射速快;第四是彈丸穩定性好,因為電磁力非常均勻,容易控制。而傳統火炮受到*影響,彈丸飛行軌跡其實并不穩定,如果*受潮或者出現其他問題,都會影響彈丸精度;第五則是隱蔽性好,沒有炮口焰和巨大的噪音,不容易暴露目標,傳統炮兵陣地在開火的時候,巨大的炮口焰蔚為壯觀,更不用說巨大的轟鳴聲,但也往往暴露了炮兵陣地的位置,容易遭到對方的打擊。電磁炮卻可以悄悄開火,對方挨了炮彈之后,卻不知道炮彈從什么地方射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