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蒼浩饒有興趣的問金素怡:“你認為閔智孝來自哪里?” “她確實是首爾江南區的人。”金素怡上下打量著閔智孝,緩緩說道:“她說話的方式還有口音,完全符合江南區的特征,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她會成為北高麗的特工。” 蒼浩轉而問閔智孝:“你有什么要說的?” “她確實是江南區的人……”閔智孝氣喘吁吁的說道:“我從她說的話能聽出來,沒想到她竟然背叛了自己的祖國,我猜測 她一定是被北高麗那邊的人洗腦了,在南高麗有很多大學生被北高麗發展為間諜。” 蒼浩 聽到這話,看了一眼龐勁東,師徒兩個人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在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背景,江南區是整個首爾最發達的商業區,同時也是富人區。 首爾其實應該稱為“漢城”,不過這個“漢”跟漢族或者漢朝無關,而是得名于漢江。 歷史上高麗歷代王朝都稱漢城為“漢城”,到了1948年的時候,南高麗政府給漢城改了名,在高麗語里的含義是“首都”,至于發音聽起來則是“首爾”。但當時沒有制定漢字寫法,所以華夏文化圈仍然沿襲傳統,稱呼為“漢城”。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當時南高麗致函華夏,希望能夠統一稱呼為“首爾”。華夏方面倒也答應了,所以現在官方場合正式稱呼都是“首爾”,不過沿用“漢城”的話倒也不算錯。 嚴格來說,南高麗要求漢城“改名”其實也不算過分,畢竟他們自己已經不用漢城這個稱呼了,不過在這里就是題外話了。 傳統上來說,漢城的北岸才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后來隨著南高麗這些年經濟騰飛,對江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一躍成為最繁華的商業區和最昂貴的住宅區,有一點類似于華夏的浦東新區。 江南區因為是富裕階層聚居,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甚至語言方式也有別于其他地區。當然了,語言上的差異也只有高麗人自己能聽出來,外人是很難搞明白的。 前幾年有一首歌特別火爆《江南style》,這里面的“江南”說的就是漢城江南區,這首歌用江南區的語言方式,展現出了江南區居民的生活方式。本質上來說,這應該算是一首愛情歌曲,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值得探討。 雖然高麗半島非常小,使用同一種語言,但各地方言也有差異。既然江南區有自己的語言方式,毫無疑問,北高麗那邊也一樣,高麗人自己可以很容易通過口音,辨認對方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閔智孝和金素怡簡單幾句高麗語的對話,基本就可以判斷出來對方的身份了,蒼浩和龐勁東關注的正是這一點。如果其中那個女孩的語言方式有北高麗特征,那么另外一方馬上就會指出來,這樣一來真假也就不言自明了。 非常讓人無奈的是,金素怡和閔智孝都認為對方確實來自漢城首爾區,這就使得事情有些難辦了。 閔智孝的情緒有些暴躁:“我確實來自江南區,你們可以通過任何途徑,對此予以證實。” 閔智孝相對比較平靜:“我也一樣。” “坦率的說吧,我非常關心這個偽鈔實驗室,加利福尼亞肯定是要去一趟了,但對我來說這可是性命攸關的事情……”蒼浩一字一頓的道:“所以我必須辨別你們兩個的身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