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大魏王侯》


    第(2/3)頁

    “明白。”

    徐應星起身,盡管時辰不早,還是要回府城去,臨行之時,他對徐子先道:“光是這些菜,此前鬧的風波,也抵的過了。”

    徐子先微笑不語,秀娘則略微感覺得意,也有不安,她當然是沒有辦法解釋清楚,這些菜式,可完全是徐子先的發明創造,與自己的關系并不大。

    ……

    夜色低沉,腥咸的海風撲鼻而來,岐州知州呂問賢在幾個健仆的簇擁下,慢慢從北側的山腳下往岐山頂上攀登。

    岐山海拔并不算高,大約在五六百米左右,但除了南邊沿海的地方山勢平緩外,其余綿延二十余里的山麓都奇峻陡峭,漫長的山谷地帶只有少量的獵戶建起了幾個小村落,還有一片幾百畝地大的平緩地界建了軍寨,也就是岐州上寨,其余的地方,只有密林,山石,灌木,連可容人行走的羊腸小道也沒有幾條。

    從呂問賢身后的山腳登上來的地方,也有占地不小的軍寨,四周箭樓,壕溝,鹿角,都安排的相當嚴密,天黑之后,軍寨上方點亮了風燈照明,寨墻上到處都是巡邏的兵士,關防十分嚴密。

    山腳下的這是中寨,中寨和上寨都是扼守著岐山南面,幾條可以容軍隊行走的山道,都是上寨和中寨把守范圍之內。

    上寨有一個指揮,也就是一個營,每營五都,共計五百人把守。

    中寨兩個營,加上一些塘馬,火兵之類,大約一千一百人駐守。

    上寨就在岐州城外,守扼要道和港口,三個營和兩個馬軍都,不到兩千人駐守。

    岐州設立不到百年,是本朝因為海盜滋擾越發厲害,所以在這個江口的海島上特設一縣,后來升格為軍州,如果以地盤和百姓來算,設縣都很勉強。

    岐州屬于大都督府和安撫使司加福州府三重管理,民政屬福州府管,軍事是安撫使司管理,而軍人的軍籍,記功,招募,安置,日常武備,訓練,這是大都督府管理,因為上中下三寨都是地方廂軍,并不是禁軍體系,如果是禁軍體系,大都督府只管幫助招募兵員和安置傷殘退伍的軍人就可以了,日常的管理訓練和軍官體系,都歸一路帥臣管理,也直屬于京師的兩府,同時江陵的樞密副使也有權咨問軍政情形,不過并不會直接插手管理。

    岐州設一個知軍州事的知州,正五品官職,軍政一把抓,下有州丞,協助知州,通判,監督知州和州中官員,尚有推官,州倉常平使等佐官,孔目,吏人,押司,司帳,衙前等吏人。由于是要緊軍州,百姓雖然不多,但官職齊備,且不設州都監,而是設防御使,也就是老南侯徐應賓曾擔任過的職備,專門管理上中下三寨。

    上寨和中寨各有知軍寨使一人,等于統制官,上寨設一指揮,也是面臨岐山盜的第一線。

    州中官兵人數比岐山盜略多,如果是內地尋常盜匪,相等人數的官兵完全能輕松剿滅盜匪,而海盜不同,其搶掠更方面,還有貿易手段增加財富,加上海上逃避容易,追剿困難,只要海盜成了勢就很難被剿除。

    而岐州這里還因為三面背山,一面臨海,地勢險峻,官兵進剿極為困難,徐應賓試過一次,由于在山中被岐山盜騷擾偷襲,糧餉轉運困難,兵力不繼,導致大敗,將士損失近千人,此戰過后,朝廷對剿滅岐山盜也失了信心,從此成對峙之局。

    呂問賢原本也只是謹慎守土,不敢隨意與海盜動什么刀兵,岐州這里,十停人有九停在海上謀生,不是打漁就是行商,要么也是做著與海貿有關的生意,只有不到三千戶是耕田種地,島上面積不大,土地亦不肥沃,養活不了太多人口。

    與岐州島相同的是東藩島,那里倒是大幾十倍不止,但養活的人口也不多,原因簡單,島上生蕃多,不安全,瘧疾厲害,易傳染,土地氣候倒是極為相宜,但實在開發不易,幾十年間也就有萬把人在島上,且有不少是在那里避風轉港的行商,還有打漁人,到了季節去島上打漁,過了季節就回船到福建來。

    呂問閑聽聞朝廷有意在東藩設立州府,曾有大佬欲舉薦他到東藩任知府,知府位高權重,原本是好事,但他還是趕緊走了些門路,敬謝不敏。

    這事后來可能支持者少,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南县| 沁水县| 宁陕县| 北安市| 历史| 莆田市| 板桥市| 连云港市| 合阳县| 七台河市| 大余县| 原平市| 广平县| 台东县| 邹城市| 南京市| 醴陵市| 栾城县| 牙克石市| 榆社县| 黎城县| 宜都市| 嘉善县| 特克斯县| 布拖县| 特克斯县| 天长市| 象山县| 东丰县| 安平县| 屏东市| 临沭县| 沂南县| 金昌市| 龙海市| 普定县| 咸阳市| 柘荣县| 出国| 星座|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