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大魏王侯》
第(3/3)頁
羅方伯道:“在下此來福州,來意君侯想必是清楚的?”
徐子先笑吟吟道:“若我執掌大都督府,怕是于此事上還有商量的途徑。可以我現在同知岐州的官職,想在這般軍國大政上,并沒有說話的余地。”
“君侯所上的馬政札子,不就是軍國大政?”羅方伯耽擱到起更才來,就是盡可能的收集一些徐子先的情報,對徐子先在京師發動兵變,上馬政札子之事也是相當清楚了。
“兩者不同。”徐子先道:“馬政之事,是本朝向來的短處,若能彌補當然還是要彌補,而且投入不大,說難聽點,朝廷只是給了我一方官印,一紙告身,事情還是要我自己來做,所謂惠而不費。而世子所求之事,我上一百道札子也是無用,朝廷今年欲北伐,錢糧兵谷只會向北方聚集,不會有絲毫到南方。若要改變,除非蒲行風率諸盜十萬眾入侵兩廣,福建,侵州陷府,意欲搶奪大魏江山,這樣的話,可能坐在九重之上的那位會改變想法……蒲行風會這么做么?”
“他暫且沒有這個野心,”羅方伯苦笑道:“現在蒲行風和天方人合作,在莫臥兒一帶海面上與泰西諸國艦船交戰,少部份力量在支持滿刺加侵掠三佛齊與鄙國,對大魏,可能最多也就是騷擾搶掠,不太可能上陸與大國爭雄。”
“這就是了。”徐子先道:“大魏朝廷也是看出來這一點,所以最多同意對海上諸盜招安,但求無事。沿海的一點騷擾,最多是影響大魏的海外貿易,這才是叫朝廷頭疼之事,若說對沿海百姓的傷害,朝廷可是渾然沒放在心上。”
徐子先的語氣異常冷峻,這也是他對當今天子最不滿的地方!
大魏立國的根本是什么,為什么天子被百姓稱為官家?這個國家,這個朝堂,是集眾人之力聚沙成塔,是要庇護其治下的百姓,而不是奉某一家一姓稱孤道寡享盡威福。若不能庇護百姓,而反魚肉百姓,強如秦漢又如何?
大魏太祖開國之后,諸多帝王對百姓親厚仁和,仁宗皇帝在時,感于西苑面積不大,想擴大宮苑面積,但西苑附近的百姓不愿搬遷,朝廷賠錢也不愿搬,仁宗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放棄擴充宮宛的打算。
文宗時,曾有拐子在京師為禍,拐賣的當然多是百姓家的子女,天子卻操心這等小事,嚴令京師諸多衙門嚴查此事,最終將這拐子集團一網打盡,不分主從,一律下令或斬或絞,令得天下人交口稱頌。
武宗被人稱為荒唐,但其北上抗虜,是感于北虜犯邊,造成了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是以連年備邊,將北虜打擊的在幾十年內不敢再犯邊。
就算是庸碌的成宗時,曾有百姓上元節時丟失了一頭豬,居然跑到麗正門外敲登聞鼓,天子也并未惱怒,下令從封樁庫里出錢賠了一頭豬給那漢子,也并未惱怒將其治罪。
當今天子,說是勤政,孜孜于大魏中興的大政,卻是忘了大魏立國的根本,北方各處的兵禍,天災,造成的人間慘劇,天子不聞不問。
荊湖兩路賦稅沉重,群盜聚集,以致民不聊生,天子亦沒有減免賦稅的打算。
東南一帶,海盜為禍,天子為了北方的戰事,對東南的威脅和安全也完全不放在心上,放在其心上的只有福建路每年要上交的賦稅。
對很多根本之事,賑災,水利,道路,橋梁諸務,天子都視為“不急之務”,總是幻想著等打敗東胡之后,從容施為。
其實是其稟賦里較為涼薄,另外就是在親王府邸中長成少年才進宮,接受的并不是帝王的系統教育,先天就有缺失的原故。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巴青县|
府谷县|
宜川县|
资溪县|
关岭|
耒阳市|
大名县|
汤原县|
丰都县|
高雄县|
黄梅县|
石嘴山市|
龙海市|
昭平县|
盐源县|
商洛市|
沁水县|
慈溪市|
郓城县|
武隆县|
桃江县|
台山市|
镇雄县|
恩平市|
上虞市|
辽阳市|
河曲县|
平利县|
涟源市|
绥德县|
河池市|
河北区|
平凉市|
华阴市|
清丰县|
昌平区|
南岸区|
靖江市|
和平区|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