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jié)和沖突-《大魏王侯》
第(1/3)頁
棉田已經(jīng)開到十五萬畝左右,主要還是因為大牲口的數(shù)量足夠。
牛已經(jīng)買到極致了,整個福建路的水車也不會過一萬頭,這年頭牛的數(shù)量稀少,珍貴,從官府禁殺健牛,不準吃牛肉的規(guī)定便是看的出來。
豬羊雞鴨,隨意食用,馬也可以,只是馬貴無人食用,騾子,毛驢,卻是有人養(yǎng)著專門殺肉吃的。
只有牛,不管是什么目的,殺了吃肉就是不行。
只有當牛老死或病死,才能剝皮殺肉,給想吃牛肉的人打打牙祭,這肉當然相當昂貴。
水滸傳里,到處是吃牛肉的記錄,這是有意為之,江湖豪杰,就是故意犯官府的禁令。現(xiàn)實生活中,反而是不存在的情形。
有很多牛,是福二,靈一,靈二等各艘修補好了的船只,到浙江,江陵一帶購買,路程遙遠,牛在海上不適應(yīng),下了船到島上死了好幾批,太不合算了。
好在是馬買的極多,六千多匹騾馬,雙馬或雙騾套好,一天深耕幾十畝地是很輕松的事情。
華夏在漢時土地遼闊,且水田少,旱作物多,所以馬耕還是主流,到了隋唐之后,稻田范圍大幅度擴大,牛耕就成了主流,馬耕已經(jīng)接近被淘汰。
而歐洲,因為地廣人稀,土地人均占有率高,加上一直種植小麥和燕麥等旱地作物,所以始終以馬耕。
另外就是,華夏人口多,一旦王朝鼎定,天下太平,要不多久土地兼并就是會相當?shù)膰乐兀司恋夭蛔悖B(yǎng)馬的消耗卻是比牛要大的多,雖然馬耕作的效率是牛的四倍,但是,哪有那么多地給馬去耕?
還有就是技術(shù)的革新和進步,重馬蹄鐵,新式鐵制軛挽使馬匹耕地獲得了更高的效率。
馬種的不同,也有相當大的原因。
歐洲馬不耐久馳,忍受力差,但在耕作上歐洲馬有很強的優(yōu)勢,高大,沉重,爆力強,比起華夏以低矮,忍耐力強,可以長途奔襲,但沖擊力,爆力差的蒙古馬,歐洲馬就要強很多。
就算有很多不便,徐子先還是下定了馬耕的決心。
從結(jié)果來看,馬耕的效果也確實是比牛耕要快的多,強的多。
既然沒有高頭大馬,就以雙馬耕作,效率一樣極快,兩馬一軛,精鐵制的軛挽,加上重蹄鐵,馬匹在荒地中飛破浪一般飛奔,往往一天就能開出好幾十畝地出來。
從二月到四月,兩個月時間開了十來萬畝棉田,并且全部出苗,這個成績,令得昌文侯府相當滿意,到最后人們才明白了徐子先大量買牛,但也堅持買更多的騾子和馬匹的原因。
軛挽是在南安就由傅謙試制出來,并且試驗過的,徐子先豈能行無把握之事?
下一步的計劃便是開出更多的田畝,最少是二三十萬畝的稻田和旱田。
深耕,細作,水利充足,翻塘出泥,蓄積糞肥……
東藩的氣候相當優(yōu)越,只要管理到位,各項措施做好,以傅謙的農(nóng)學水平,敢于打包票說最少平均收三石。
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福建的一些邊角地,兩石都收不到。
荊湖那邊平均也能有三石,那邊的自然條件更優(yōu)厚一些,大魏開國后開始開荊湖北路和南路,百年之后兩湖成了大糧倉,糧食產(chǎn)量過了江南西路和兩浙路,也過了江南東路。
陜北和晉北那里,水土流失厲害,不要說畝產(chǎn)兩石,三石,甚至更高,一畝地能有一石的平均畝產(chǎn),在那里就算是燒了高香,祖宗有靈。
東藩這里,自然條件優(yōu)裕,是種地的好地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宁河县|
景宁|
容城县|
奇台县|
招远市|
汉阴县|
永济市|
崇阳县|
两当县|
通州区|
左权县|
柳林县|
喀喇|
阿巴嘎旗|
崇仁县|
泌阳县|
阳东县|
米林县|
嘉义市|
马公市|
揭西县|
广昌县|
区。|
伽师县|
宝鸡市|
临高县|
永泰县|
宜城市|
博客|
荔浦县|
高唐县|
普格县|
甘谷县|
泰顺县|
柳河县|
莱芜市|
育儿|
武宣县|
辽宁省|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