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欲-《大魏王侯》


    第(1/3)頁

    張明亮咪著眼,看著眼前的一座座高爐。

    四周的礦工和他們的家屬聚集了好幾千人,遠處的群山并不高,到處都是長到人半腰深的野草,四周燒過幾次荒,到稀疏的林地邊緣就停止了。

    在他們身后是大片簡陋的木屋區,還有用木制的棧橋和碼頭,幾艘百噸左右的小船??吭诎哆叄谕逻\送著各種物資。

    中部這邊發展的極快,早前是用軍隊加丁壯民力開辟,軍隊拉練通往中部的道路是生生在荊棘灌木從中和密林中開辟出來的,此前只能容一兩人行走,還有拳頭大的蚊子和毒蛇為患,令人膽戰心驚。

    經過這一段時間,道路還是那樣的道路,但中部這里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部這里是有小塊的平原和大片的丘陵地貌,密林較少,處于山勢的平緩區,再往北才又有高山的樣子,不過也是有港口和平原區。

    整個東藩島的平原,大體就是在南部占一半以上,中部和北部加起來有三成,島的東側最多只有一成,那里是大片的高山環抱,根本沒有大片的平原區,所以中山王府的開發計劃,根本不涉及東部。

    中部這里開發的相當順利,夯實地基,建造木屋生活區,少量的磚塊被蓋成了礦區的建筑和修筑了高爐。

    另外大量的人力和少量的畜力是用來修路,連通兩個鐵礦區和一個煤礦區。

    暫且來說,東藩還沒有開挖礦井的打算,基本上就是在淺礦脈開采挖掘鐵礦石,這才是需要連接兩處鐵礦礦脈的原因所在。

    淺表層的鐵礦石儲量未必有多少,兩個礦就保險了,最少十年之內,不需要太擔心鐵礦石的儲量問題了。

    再加上一條連接煤礦的道路,三條道路加起來超過五十里,動員人力過萬人……主要還是這里沒有充足的畜力和器械,時間又不允許慢慢經營,大規模的運送人員過來最省力。當時連港口都沒有修好,府軍將士和警備士動員了四千余人,直接用拉練的形式走過來,還有幾千民力直接坐船到海邊,當時沒有碼頭,直接在海邊下水趟水過來,包括一些基本的材料,是大船放下小船運上岸的,可謂是十分艱苦了。

    現在有了碼頭,雖然簡陋,運輸人員物資,包括牛馬都方便的多,下一步如果財力允許,就是大規模的修造建筑了。

    在張明亮和眾人眼前,除了靠近煤礦的高爐區外,遠處還是起伏不定的丘陵,這里和北部也不同,北部的平原區有幾個大社,開墾出了一些土地,種植方式和開墾方式都相當原始,不過對于土著來說,只要收成超過種子糧就算穩賺不賠,畢竟他們就算不開地,也只能打獵捕魚和采摘野果,野菜來果腹,有一些糧食收入,總比沒有的好。

    中部這里沒有人丁過萬人的大社,那些小的土著部落沒有能力開地,所以大片的丘陵區都長滿了荒草,如果從遠處看,人和馬車就象是在大海中漂伏不定的小船,時高時低,有時候人和馬車被荒草掩住了,就象是海上的小船被海浪給擋住了,或是干脆傾覆了一樣。

    靠近礦山和道路兩側的荒草已經被清理或燒荒過了,這是為了杜絕蚊蟲,防止瘟疫。

    包括水源地,流入營地生活區的是重新開挖疏浚過的渠道,也是為了防疫防病。

    一切水到渠成,做這些事,前后用了三個來月左右的時間,在呂宋二盜來犯之前就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到現在都快十月了,第一座高爐終于要出鐵水了。

    在張明亮的左手邊三百步外,就是一座高聳的鐵爐。

    兩丈多高也就是八米冒頭的高爐在建州也是首屈一指了,爐身已經看的出來是一個酒瓶形狀,爐身有一多半是在地下,爐身如瓶,其口廣丈許,底厚三丈五尺,因為要方便加料,爐身大半在坑里,坑底是用磚,上半部份是耐火泥,從爐頂下看就能看到爐身里也涂了耐火泥,這些泥都是加鹽調制,可以耐受高溫。

    張明亮在他們建爐時也在一邊看著,很多事他只知道大概情形,真看到這些人動手時才覺得佩服,怪不得做事畢竟還是要找內行人來做,就拿這爐子來說,就算張明亮看過圖形,知道每一個施工要點和細節,真要做起來恐怕也是抓瞎,倒是很多大字不識一個的工匠,做這些活計的時候十分熟手,幾乎沒什么困難就將爐子主體建了起來。

    與普通的高爐不同的就是在高爐的爐頂部份又挖了一個坑,砌起了一個小磚房,主體結構是用蜂窩狀的耐火磚結構,再挖出一條通道,通道爐子的鼓風口,也用磚砌好,然后在磚房上面也有磚砌成一條通道,靠近爐頂,通道的中間砌起煙囪,設置了一個凸管結構,然后將風扇裝在煙囪后方,用人力搖,這樣重的煙塵可以從煙囪出去,而輕的熱空氣可以被風扇扇回蓄熱室,這樣的話,爐內溫度足夠,煉鐵的熱度大為增加,出鐵速度快了三成。

    爐頂也改造過,加強了蓄熱,從種種細節來說,傅謙設計的這個高爐,蓄能高,出鐵快,另外還省了很多炭火成本,總體來說,這個鐵場的利潤最少要比普通的高爐多出五成。

    “要出鐵水了?!?

    “快了,快了?!?

    楊釋之站在張明亮身邊,此時面色一整,也是道:“明亮兄,是要出鐵水了吧?”

    眾人都感覺到無邊無際的熱力似乎是將所有人都籠罩在內,建州變亂之后,南安疏散,楊釋之先到岐州港,暫且無事,又知道東藩鐵場快要大規模的出鐵,于是先跟著福船到南安港,再坐小船到中部港口,正巧也是趕上了眼前的這一幕。

    張家是汀州的鐵業大世家,楊家則是經營鐵業的大家族,此時此刻,也是不由得心情變得異常激動。

    今日就是預計開爐的日子,早晨起,整個鐵場內就很忙碌,很多手頭沒活計的人也圍攏在爐子邊上,等著開泥塞出鐵水,高爐下和耳室都是繚繞著火氣和煙霧,扇爐的人此時是最忙碌的,張明亮和一些有經驗的老礦工在一旁監管著,防止出現意外情況。

    靠近高爐幾十步時就感覺熱浪蒸騰,再往近些便是看到爐子中間的泥塞已經被打開,鐵水自爐中滾滾流水,順著預先設好的軌道不停的涌了出來。

    在場的都是鐵礦的老手,鐵水流了大約兩刻鐘多的功夫,待流的差不多了,楊釋之一臉激動的道:“明亮兄,這一爐恐怕不止四千斤,怕有近五千斤呢?!?

    楊釋之又接著道:“這一爐鐵出的甚好,我看鐵水中雜質并不多,鍛打出精鐵怕也要省不少事情?!?

    楊釋之經營鐵業最少三十年了,以他的眼光來看,雖然只是鐵水,但可能因為爐子的溫度高的原故,出來的鐵水通紅透亮,雜質確實少的多,被他這么一說,各人均是點頭。

    張明亮笑著指向高爐一旁的蓄熱室,笑道:“這爐子確實熱能較高,而且用的是焦炭,雜質少是必定的事情?!?

    鐵水出來,待成型后還要將鐵材拿到炭火上加熱,然后鍛打,去除雜質之后就是從生鐵變成了精鐵,沒有加熱鍛打這一道程序,生鐵里的雜質太多,這樣的鐵是沒有辦法出售賺錢的。

    出來的鐵水雜質原本就不多,那么鍛打時所需要的炭火成本和人力成本自然就大為減少,減下去的當然就是利潤,這是很明白的事情。

    出鐵的數量多,質量高,傅謙只不過是一個新人,居然做的比三十年的老手還強的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池县| 交城县| 塔城市| 宁化县| 宁陵县| 石阡县| 万宁市| 安图县| 汶川县| 衢州市| 遵义县| 马鞍山市| 介休市| 古田县| 汪清县| 炎陵县| 镇巴县| 烟台市| 南华县| 贵州省| 同德县| 如东县| 宁津县| 博白县| 和硕县| 明光市| 宜宾县| 沅江市| 且末县| 昭苏县| 阿瓦提县| 油尖旺区| 徐汇区| 永顺县| 漳平市| 秦安县| 玛多县| 泗水县| 新民市| 松江区| 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