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大魏王侯》
第(1/3)頁
閩江水浩浩湯湯,從建州上游是各條溪流自筆墨山,武夷山等大山高處流淌而下,過了建州則是在密林,谷地,丘陵,平原區(qū)域一路流向福州平原,自福州城外不遠(yuǎn)處出海。
這條河,下游平緩,江面寬闊,流域是四百余里,上游很短,水流湍急,下游卻是相當(dāng)平緩,偶爾會發(fā)水患,但江水不僅滋潤了大量的農(nóng)田土地,對航運(yùn)也有極大的幫助,沿江兩岸的鎮(zhèn)子村落,相當(dāng)富裕,便是明證。
大量的沿江百姓,分屬建州和邵武軍,興化軍,福州,漳州等諸多軍州,這條大江是福建路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滋潤著福州平原,是自然條件相當(dāng)惡劣的福建路最大的財富,多少百姓依賴這條大江而活。
如果從高處俯瞰,整個福州北部,西部,東部俱是高山,只有極少數(shù)的平原地方,福州平原在江淮一帶不值一提,是很小的一塊平原區(qū)域,境內(nèi)只有幾座不高的小山。
出了福州地方,不到百里外就是建陽,再往建州境內(nèi),多半就全部是山地了。
北方更是武夷山脈,綿延千里,和浙江境內(nèi)的衢州,江西的撫州,虔州等地,都是坐落在群山之中。
十一月十三日是趙王定下來的出兵吉日,當(dāng)日早晨,大量的廂軍先沿著閩江開拔,入秋之后天氣干燥少雨,幾萬人依次沿著官道和村落行進(jìn),煙塵大起,隔著幾十里地都能看到軍隊(duì)開拔的動靜。
城中的官員,士紳,商人,俱是到城門附近和城外送行,趙王在城外親自頒賜軍令,諸多廂軍將領(lǐng)半跪領(lǐng)軍令,然后軍旗展動,向前方行進(jìn)。
廂軍行軍速度極慢,到得午后,一萬余禁軍出城之時,還能看到廂軍隊(duì)尾就在前方不遠(yuǎn)處。
禁軍自晨間出營,天還沒亮就開始準(zhǔn)備,整個福州城都被驚動了,到禁軍出城時,最少有十萬以上的百姓出門看熱鬧,很多人面色沉凝,有一些婦人手心焚香,祝禱大軍能出征順利……不管年景怎么不順,賦稅怎么沉重,官府畢竟是官府,賊畢竟是賊。
就算李開明在建州沒有大開殺戒,建州的情形也慢慢傳揚(yáng)出來,這個流賊首領(lǐng)自稱大元帥,在建州建立政權(quán),收取賦稅,平定治安,編練兵馬,越是這樣,福州這邊的官吏士紳就心不自安。
流寇和海盜完全不同,海盜是搶一筆就走,絕不會占山為王。而流寇除了破壞力極大之外,有一些有野心的,稱王稱帥,打出旗號,意欲搶占大魏江山。
這才是生死相拼的格局,一旦真的形成大戰(zhàn),兵禍連結(jié),只怕人人都有性命之憂。
午后時分,禁軍方全部出城,一萬余人陸續(xù)拉開距離,擺開之后,形成了數(shù)里長的隊(duì)伍。
禁軍的捧日軍的軍旗,是海水之上冉冉向上升起的太陽,金光萬道,有一種凜然難犯之威。僅從軍旗來說,捧日軍的軍旗相當(dāng)漂亮,高大魁梧的旗手大踏步走在最前,五個軍的禁軍全身披甲走在其后,長矟如林而立,還有相當(dāng)多的盾手持盾而行,腰間則是懸著大橫刀。
此外還有大量的神臂弓和步弓弓手在內(nèi),禁軍編制,一都中有矟手二十人,刀牌手十人,剩下的七十余人全部是弓手和弩手。
一接戰(zhàn),萬弩齊發(fā),箭矢如雨傾瀉而下,令人根本無可抵御。
禁軍一出,人心稍安,待出城一個時辰之后,不少禁軍脫下鎧甲,將皮甲或綿甲,鐵甲,交給江水一側(cè)的民夫搬運(yùn)上船,江面上有大小船只三百余艘,載運(yùn)糧食,也替將士攜帶鎧甲和箭矢之類的軍需物資。
到黃昏前后,幾千人組成的民夫隊(duì)伍被驅(qū)趕著,用長長的繩索拉動著船只,與大隊(duì)的禁軍一起溯流而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城固县|
石嘴山市|
色达县|
碌曲县|
佳木斯市|
木兰县|
米泉市|
宁化县|
萨嘎县|
安化县|
公安县|
永川市|
赤壁市|
多伦县|
固安县|
江门市|
观塘区|
新民市|
喜德县|
浮梁县|
大埔县|
惠水县|
西藏|
安达市|
遂川县|
修武县|
宕昌县|
神池县|
克山县|
牡丹江市|
盐城市|
龙江县|
塘沽区|
苗栗市|
榆中县|
汉中市|
赫章县|
浦县|
江油市|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