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大魏王侯》
第(3/3)頁
而賊兵卻是多束甲,多半是正經的鐵鱗甲,也有不少匆匆打制而成的扎甲。
鐵甲之內,尚有皮甲或綿甲,雙甲在身的敵騎,呼嘯而至,數十騎為一股,嘯聚千騎左右,在丘陵四面八方逐漸匯集。
開始時幾十人規模的哨騎戰,很快便是以官兵慘敗告終。
禁軍騎兵極少,加起來不過二百余人的規模,還多半是哨騎,斥候,還有軍中傳令,將領私兵護衛,在哨騎戰逐漸加大規模之后,禁軍諸將把騎兵全部放出,希望能打出一個開門紅,然而賊兵不僅騎兵越打越多,漸成兜剿之勢,并且皆有鎧甲,只是少鐵盔。
而禁軍騎兵匆匆匯集,缺乏對沖的經驗不提,連鎧甲亦不如賊,多半禁軍騎兵只有皮甲或綿甲,因為其原本就是哨騎斥候,無需鐵甲。
而以意志,壯勇,兵力,鎧甲,樣樣俱不如人,慘敗自不待言。
好在騎馬逃走速度極快,入暮之前,當趙王一行抵達戰場附近時,騎兵戰已經結束,官兵慘敗,折一百六十余騎,只有數十騎逃回本軍大陣之中。
至此招討官兵缺乏對應兩翼敵騎騷擾的辦法,甚至隱隱有后勤糧道被襲之憂。
趙王不得不將一萬多廂軍后撤,沿途設營,保護自己一方的糧道不被騎兵襲擾。
待二十一日時,大軍抵南平山下,可以用肉眼看到起伏不停,猶如驚濤巨浪的大山,也能看到山腳之下,在不少荒蕪的農田和廢棄的村落之前,有筑在三尺之高的城基之上,方圓四里左右的建陽縣城。
大魏縣城,府城,包括京師大體就是這樣建筑。
除了少數山城軍堡之外,城池多建造在水流一側,除了戰時當護城河之外,也是方便城居民取水,否則僅憑水井,城市用水根本不能得到保障。
建陽縣城方廣四里余,平時有百姓五六萬人居于其中,由于鐵礦眾多,貿易興盛,城中商行店鋪極多,來往的客商也并不少。
城外有幾條可容兩輛大車并行的官道,官道俱是以夯土壓平而成,縣道或州道的規制大抵如此,比較狹窄,兩側亦未植樹和有排水溝,所以年久之后,中間凹陷,兩側凸起,再有時間長不行車馬行人之后,便是荒草從生了。
眼前的建陽縣城在望,四周村落幾成廢墟,官道亦寥廓無人蹤,惟有賊騎隱隱在南北兩側,偶見煙塵,使得官兵大隊驚疑不定。
六萬余廂軍和一萬余禁軍,加上數千民夫,沿途開始扎營下寨。
趙王以廂軍保護身后糧道,但還是顯得捉襟見肘。
“大王,此戰宜速攻,不宜拖延時日與賊對峙。”劉廣泗雖然驕縱自負,但畢竟也是打了三十年仗的宿將,眼下情形,特別是騎兵戰不利,也使得他隱隱有些警惕,諸將簇擁趙王觀察敵情之時,劉廣泗便是直言道“軍糧不繼,餉械不足,廂軍的軍心渙散,于今之計,惟有速戰而勝,剿賊之后得軍需糧餉,賜下以安軍心。”
此語一出,倒是真的士氣大振,頗有幾個廂軍都指揮在搓手,有些食指大動的模樣。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六盘水市|
沧州市|
文安县|
新邵县|
城固县|
榆林市|
湖北省|
铜川市|
玛沁县|
皋兰县|
肥城市|
洞口县|
济源市|
宁波市|
利辛县|
元阳县|
周口市|
长乐市|
苍南县|
六枝特区|
贵港市|
五大连池市|
顺昌县|
灵台县|
潞西市|
兴城市|
永昌县|
神池县|
新野县|
易门县|
宝兴县|
沧州市|
石台县|
修武县|
论坛|
石渠县|
梨树县|
武陟县|
安岳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