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大魏王侯》
第(1/3)頁
帳內眾官躬身細聽,臉上神色各異。
紅旗詔使多次至軍前,無非就是催戰,但這樣毫無掩飾的指責李國瑞和岳峙等人過于持重,不肯率主力向前與東胡會戰,消耗過多的錢糧,上對不起天子朝堂,下對不起天下萬民百姓,這樣的指責,已經算是切責,再下一步的話,就要免官逮問到京師去問罪了。
到了三法司會審,主審官只要把用掉兩千萬貫只修了離榆關二百里一座寧遠城的成績來質詢,相信到時候不管是李國瑞還是岳峙,都是無話可說。
這里頭的千絲萬縷如亂麻一樣,連主政的天子和韓鐘都不是太明白,怎么和那些三法司的書呆子們去說?
御史們又不到前線來,他們可不用在泥濘里生活,也不必在千里冰封的大地上,冒著冰寒的冷雨和嚴寒,騎在戰馬之上,冒著沉重或鋒銳的重箭輕箭,與那些幾乎箭無虛發,彪悍輕捷殘忍暴戾精明果決混雜一體的東胡騎士們去奮戰。
敵人的強悍,還有敵我雙方戰略及戰術的對比考慮,雙方國力,后勤,地理環境的權衡利弊,這些東西,只有精通戰略的大師才能盡數了然,在千絲萬縷的一團亂麻之中,找尋出最為合適的辦法出來,并且用最為精心的設計,使敵人迫不得已的按自己的思路走,最終再迫不得已的會戰,盡管會戰在兩個實力差不多的對手中會有很多變化,但毫無疑問,戰略上占優的一方,獲勝的可能性也是最大。
在此之前,李國瑞精心布局,步步為營,用半年的時間才向前推進了二百里,然后才又繼續出百里爭錦州,其間騎兵戰不斷,步騎配合的中等戰事也打了幾場,但不管對面的東胡人如何威逼利誘,怎么示弱,怎么退縮,李國瑞就是不肯上當,大魏禁軍的主力就是沿著北方的長城線,到平州,榆關,再到寧遠展開。現在就是放一些前鋒和民壯到錦州一帶,由于是沿著山地前行,前方還有渝水,如果東胡主力出現,前鋒軍隊隨時可以撤回,李國瑞絕不會向前方添油。
眼前的局面也確實是如此,錦州和渝水那里的東胡騎兵逐漸增多,很明顯有其主力到來的跡象了,這一場戰事對東胡人來說也是曠日持久,對其國力很顯然也是有極大的壓力,如果能在錦州一帶打起來,東胡人肯定也不會拒絕。
“哼,直搗黃龍,直搗黃龍……”旁人還沒有表態,李友德是急燥性子,對天子向來也缺乏敬重,當下冷哼一聲,對已經將紅旗插入大帳內旗桿,恢復正常身份的陳常得道:“郎中令,你不會以為咱們真的能直搗黃龍罷?既然如此,你也是管軍大將,我的騎兵交給你來帶,雖然沒有我想要的全部騎兵,老子麾下也有五六個軍一萬多人,你來管帶,這些人交給你來管,看你如何直搗黃龍!”
陳常得面色相當尷尬,李友德是何人,以步騎三千能擊敗同等數量東胡騎兵的人,以步勝騎,人數相當,且并非是依靠城池,營寨布防,先防守再反擊的打法。而是直接步騎步陣,在平原區域與敵騎正面相攻……雖然帶隊的東胡將領也是犯了輕敵的毛病,但這一仗也是打出了李友德的赫赫威名。在他的指揮提調之下,他麾下將士的軍陣就有一種特殊的氣勢,敢打敢沖,氣焰兇悍蠻霸,正好如李友德出身的荊南人的特性一般。而李友德也不僅僅是靠著蠻性,平常的練兵和戰場上高超的指揮水準缺一不可,在他的調理下,幾個月內他麾下將士就能發揮出最大的用處,在戰場上,根據自己部下的人數,具甲,兵器,還有地形地利,李友德就能準確的抓住時機,一擊克敵,他的指揮如行云流水,也如大江大河,準確,犀利,暴烈,一擊必中,絕不留手。
如果說岳峙是磐石,李友德便是一團烈火,人們容易被他輕率的暴烈脾氣所騙,感覺這就是個莽夫,如果僅僅如此的見識,那相當顯然的會吃大虧。
陳常得吶吶道:“李管軍,在下已經不是郎中令,只是期門令了。”
“還不是一回事,反正都是管軍嘛。”
京師的衛尉,郎中令,期門令,都與廂都指揮同,期門左右令則是與軍都將領同,徐子威當年就任過期門左令,若是他留在北伐軍中效力一段時間,直接就是軍都指揮,現在弄不好是廂都副指揮或是廂都虞侯,距離管軍級別只差半級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芜湖县|
泾川县|
博乐市|
信阳市|
奉贤区|
精河县|
旌德县|
通江县|
静宁县|
汾西县|
隆回县|
汉沽区|
睢宁县|
建宁县|
舞钢市|
晋宁县|
富顺县|
琼结县|
兴业县|
思茅市|
甘孜县|
江津市|
昭通市|
莱西市|
莒南县|
上栗县|
大港区|
常宁市|
阿巴嘎旗|
会东县|
苍溪县|
东阳市|
绥德县|
大田县|
股票|
静宁县|
屏东市|
孟州市|
文化|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