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大魏王侯》
第(2/3)頁
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養兵費用過多,所以張邦文才提起魏晉隋唐時的府軍制度。
在府兵制之前是秦國以軍功授爵的辦法來養兵,這樣節省日常的軍餉開銷,秦軍都是從農民中征伍,漢軍也是,漢的常備軍只有幾萬人,有大征伐時,征調各郡國兵,再從長安出動北軍出征,如果再出動大規模的騎兵,就是從邊郡加大動員的力度,同時朝廷負擔兵器和戰馬的開銷,因為對匈奴戰事的規模龐大,而且曠日持久,以文景兩代與民休息的積累,卻是被漢武在北伐的戰事之中,消耗一空,由此可見,農耕民族對游牧民族的戰爭,真的是天生的不對等。
漢末之時,則是藏兵于各郡國,其實已經是窮兵黷武的狀態了,千里之內白骨露于野,整個民間都是在一種比戰國還要激烈的戰亂之中,當然談不上合理的賦稅和養兵制度,無民不納稅,無農不為兵。
至晉統三國,沒有多久便是內亂,然后胡人南下,進入南北朝的早期。
接著就是北魏的租庸調制度和府軍制,這種賦稅制和養兵制度,算是影響了中國好幾百年,甚至是千年,明太祖的征稅制還有養兵的衛所制,也是和北魏算一脈相承了。
大魏的募兵制,比漢之部曲唐之藩鎮其實都要強,比起明朝混亂的兵制更不知道強到哪去了。
可惜的是,現在的大魏已經負擔不起過于沉重的軍費負擔了。
現在是一個惡性的循環,因為東胡鐵騎不停的打擊,導致北方地方殘敗,善后就需要極多錢糧耗費,北方天災不斷又兵禍連結,要花費錢財防御和修復,還有軍隊調度,每一場大戰花錢都是幾百萬貫起步,乃至上千萬貫,實在已經是大魏財政負擔不起的重擔,大魏君臣,也委實是到了挑不起來的地步了。
南方工商萎縮,海盜山匪肆虐,朝廷卻只能顧北方,畢竟相比而言,南方是慢性病,也致命,但還不是急癥。北方卻是急癥,重癥,險癥,稍有不慎,就是亡國傾覆的局面,委實是不能有絲毫大意。
所以但凡是明白人都知道朝廷傾斜力量到北方是迫不得已,也不得不然。而對千千萬萬的南方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看到的就是自己負擔著沉重的賦稅,自己抵抗海盜和土匪,朝廷收走了海量的賦稅,卻是對南方一無所顧,怨氣日增是必然之事,群盜多如牛毛,不得不說也是和沉重的負擔有分不開的關系。
李國瑞也是宰執之一,對天下之事也是處于最高的視角來看,但他不精于料理財賦之事,原本在河北路安撫使任上之時,也是盡量把財賦之事交給轉運使。朝廷設各種轉運使直接屬于三司管轄,就是要統一各路,府,州,軍,縣的財賦,將唐末節度使的財權悉歸中樞。安撫使若強勢,轉運使不免要在財賦之事上聽其調派,只是要上交歸于朝廷的稅賦定額,其余地方財賦事,可以由安撫使自家來做決斷。
李國瑞卻是對財賦事不甚關心,他在任時,以選將,練兵,備戰馬,充武庫為最要緊之事,也正是在他的提調帶領之下,朝廷才會有前兩年對東胡的大捷。
“不光是銅錢不足。”張邦文嘆息一聲,繼續道:“存糧也不足七百萬石了,現在只能等新春漕糧。”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牟定县|
水城县|
涡阳县|
宜都市|
湟中县|
舒兰市|
天峨县|
兴海县|
桃园县|
墨玉县|
银川市|
台湾省|
池州市|
华安县|
公安县|
武夷山市|
永定县|
满洲里市|
呼和浩特市|
金山区|
永城市|
清镇市|
陆川县|
英德市|
梁河县|
夏邑县|
庆阳市|
自治县|
南漳县|
沧源|
沙雅县|
团风县|
大名县|
邻水|
监利县|
巴彦县|
固始县|
江华|
襄汾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