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大魏王侯》


    第(1/3)頁

    陳常得起身一拜,抱拳揖道:“此事我只能急速趕回京師,上奏天子和知會左相知道,至于如何決斷,非我所能應。”

    “告訴左相。”李國瑞很是疲憊的道:“北虜不足懼,其無有東胡跟隨同行,根本不敢深入我大魏境內,邊境上留數千人,廣張旗幟,見北虜騎兵則轟擊以壯聲勢,北虜不知虛實根本不敢深入,無所懼也。今到要緊關頭,東胡乃是我大魏生死之敵,若猶豫遲疑,百載良機稍縱即逝。”

    陳常得不復多語,怎么決斷,非他能答應,也就只能諾諾連聲,然后直接告辭而出,不做停留,直接出發,他從寧遠到榆關要兩天,從榆關到京師要四天,這是按正常每天百里左右的行程來定。如果是沿途在驛站換馬,每天行二百里乃至三百里,兩三天時間也就到京師了。然后京師的大人物用四百里加急,一天之內,回信就可以送到軍中。

    也就是說最多五六天內,朝廷是否允準答應李國瑞的請求,到時候就可以知道了。

    “天子和兩府會答應嗎?”李友德心直口快,直接便是道:“當初分左中右三路,招討使領中路,李太尉領左路為左路軍總管,岳大哥領右路為右路總管,朝廷明白中路和右路是決戰的主力之師,左路說是提防北虜,其實據平州,榆關,負責困扼大軍后路。朝廷將一半兵馬交在招討使手中,雖然派了觀察使大人在軍中,各總管營中也有一路觀察,各廂都亦派出觀軍容使,但舉國之力放在李樞密一個人手里,天子和兩府怎么可能完全的放心?”

    李友德頓了頓,沒有把話繼續說下去。

    很簡單,李健所領大軍,防備北虜只是次要任務,控制平州,榆關,防止李國瑞大勝之余,陣前突然將黃袍一披,然后率大軍占據關外之地,通過榆關直接殺入京師。

    唐末之時,藩鎮林立,曾經有強藩的節度使公然宣稱道:“天子,兵馬強壯者為之。”

    雖然大義上來說,李國瑞毫無稱帝的人望,各路的勛貴,官吏,士紳,百姓,俱不會心服。但套一句天子,兵馬強壯者可為之,只要李國瑞能給三十萬禁軍厚賞,誰又說其不能立穩腳步,真的成了開國君主?大魏這些年來被東胡人所苦,北方殘敗,南方凋敝,天子不得人心,有不少人在觀天望星,看看大魏是不是已經到了亡國邊緣,是不是又到了三百年一更迭的時間,若李國瑞果真抓住時機,未嘗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李健率兵于平州,榆關,其六萬多兵馬未入榆關之內,是因為這部份兵馬固然要防御北邊邊墻,以防北虜真的趁虛入境,造成不可控的麻煩,還有一半原因,便是要控扼榆關,以防李國瑞突然倒戈一擊。

    若李健率大軍入榆關,至寧遠一帶到松,塔,等諸山軍堡布防,雖然大軍后路糧道可保無憂,但朝廷的風險可就是加大了。

    若李國瑞一戰而勝東胡主力,威望就會高到無可復加的地步。

    就算其不會披黃袍稱帝,但此后將兵馬沿邊展開,控制大片地盤和大魏一半的禁軍,只管叫朝廷提供錢糧,儼然自立,那也是會叫天子和兩府相當的頭痛了。

    “若事事見疑,則世間無事可辦了。”李國瑞苦笑一聲,說道:“本朝雖未令將士將家小皆送往京師,但管軍以上,家小都在控制之內,我的家小便留在京師,難道我是侯景那樣的人物,為了所謂大業,妻兒性命都不顧了?再者,本人自六歲蒙童開讀,讀的皆是圣賢之書,從古至今,從未有書生造反之事,若朝廷真的不允,我便只能辭讓招討使一職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宜都市| 景德镇市| 贵南县| 科尔| 长子县| 深州市| 虎林市| 玉屏| 泸西县| 南靖县| 六盘水市| 麟游县| 措美县| 崇礼县| 新丰县| 嘉义县| 乐安县| 安顺市| 和林格尔县| 东平县| 尖扎县| 辉南县| 义马市| 安仁县| 彰化县| 白水县| 志丹县| 吉安市| 黔南| 宣恩县| 曲靖市| 郸城县| 伊宁县| 榆树市| 明水县| 义乌市| 成安县| 肥西县| 山丹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