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大魏王侯》
第(1/3)頁
大汗的兩手還是光著的,抹了些油脂,以免寒風將手吹裂了口子,不得開弓射箭。在這方面,大汗和普通的牧人一樣,并沒有絲毫不同。
大汗過于高胖,在其身上的黃膘馬其實是一匹高過普通戰馬半邊身子的大馬,但在大汗身體,似乎象是一匹還沒有完全成年的兒馬,晃晃悠悠慢慢前行,象是有些沒精打彩的樣子。
在大汗四周,是幾個最尊貴的那顏,左部那顏完顏宗樹,右部那顏完顏德,前部那顏耶律術,后部那顏耶律明,這幾位是整個東胡部族中最為尊貴的存在,那顏之下是諾顏,再其下是諸王子,可以是大汗之子,也可以是諸那顏之子,大汗之位,是在那顏之中公推,也就是說五位那顏都有資格為大汗,只是東胡百年之間,那顏可以由契丹部族出身的耶律氏擔任,有時候也是蕭氏,或是黎部,伏弗郁部,不似女真部族,上位的全部是完顏氏,別的姓氏都沒有資格能任那顏。
從這個角度來看,東胡國還有很嚴重的部族遺留,他們并沒有什么兩府三司六部和各寺曹,在地方上雖然有營州遼州等諸州,但各州劃歸各部族管理,他們在地方上設立萬戶和千戶,按女真叫法其實就是千夫長和百夫長,是一種兵農一體的制度劃分。
東胡人原本就誕生于鐵火之中,整個部族充滿著血腥味道,劫掠和擴張原本就沉浸在他們的血液當中,再加上現實的困境,對大魏的侵略和領土的野心也是隨著一次次順利的入關而不斷滋生。
現在他們已經走到了如今這種地步了,在徹辰汗完顏洪身后是如浪潮般的騎兵,無邊無際,色彩絢麗,有黑色,灰色,白色,紅色,藍色,青色,黃色,諸多顏色的襖服和旗幟,配上馬群的各色,似乎是冰封的黑土之上開出了絢麗之至的花朵,而那些數不清的長刀鐵矛閃爍的寒光,似乎就是花朵在陽光照映之下閃爍的光彩。
天似乎都在晃動,大地更是不斷顫抖著,無數鐵馬越河而過,看起來仿佛是無邊無際。這樣的聲勢,令掌控這一股力量的人們都有一種莊嚴感和無與倫比的自豪感。眼前這些騎兵便是赫赫有名的東胡鐵騎,他們分為五部,每部四萬余人,二十萬人出頭的鐵騎足以碾壓世間一切敢于抵抗的力量。
惟一的例外,便是大魏禁軍。
徹辰汗也是面色陰沉,東胡前哨輕騎也是派了三四萬人左右,和魏軍騎兵人數相當,各部都派了人,從幾千人到幾萬人,東胡人也是陸續在添油。
魏軍是去年夏末時出榆關,從榆關外魏軍騎兵就是和東胡騎兵糾纏交戰,雙方不停的糾纏廝殺,也是不停的增兵。
從發覺魏軍出關時起,東胡人也逐漸開始動員,他們的部族分散的很廣,最遠處都已經在腦瘟江的上游,直抵當初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境內,也是黑水都督府的下游地方生活漁獵。
在那里曾經建立過扶余國,渤海國,有漢唐的羈縻州郡,但現在已經全部衰敗了。東胡人就曾經是鮮卑,扶余,靺鞨,契丹,包括蒙古在內的漁獵游牧的總稱,他們的語言相近,人種其實差不多就算一個人種,現在分裂成若干個部族,好在契丹和女真算是又重新聯合到了一起,東胡立國,用的就是上古的古稱。
雙方僵持半年多時間,從春末到夏末,再到秋冬,兩邊僵持的地點也逐漸從榆關到寧遠,再到錦州和渝水。
并不是東胡人不敢與魏軍交戰,而是上到徹辰汗和諸那顏,下到普通的牧民兵丁,眾人都發覺魏軍沿著狹窄的遼西走廊排兵布陣,一路緩緩推進,建筑大量的軍堡營寨,由于遼西的地勢較為特殊,若在榆關一帶與魏軍交戰,正好是適合魏軍陣而后戰的特點,背倚雄關,地勢平坦,固然騎兵可以沖擊,但步兵也可以陣而后戰,魏軍補給近,算占得人和,又剛出關士氣正旺,算是得天時,再得地利,東胡人雖然驕狂,卻也不會在那時便沖過去與魏軍決戰。而且大軍征調部民匯集也需時間,魏軍這一次來者不善,當知道魏軍大軍出關時,每一個東胡人都是相當清楚和明白,這一次定然是罕見的大戰,是決定東胡國運的一場決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焦作市|
海伦市|
连南|
九江县|
鹤峰县|
红原县|
专栏|
武山县|
滨海县|
百色市|
辰溪县|
平江县|
大埔县|
确山县|
图们市|
永安市|
晋州市|
雷山县|
犍为县|
北安市|
柳州市|
邯郸市|
唐河县|
乐至县|
静安区|
莎车县|
莱西市|
阳西县|
都兰县|
兰州市|
海阳市|
巴东县|
广南县|
海淀区|
桦南县|
平和县|
茶陵县|
邵阳县|
娄底市|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