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大魏王侯》
第(1/3)頁
事實上如果不是艦隊主力北上,平倭之戰已經會開打了。
幕府將軍已經對大內家宣戰,幕府軍和多家大名開始對大內家用兵,大內家也是總動員,雙方兵力超過十萬人,這會是一場相當慘烈的大戰。
府軍是打算出動十幾個軍,分為左右廂都,主帥人選是劉益,為廂都指揮使,左廂都指揮田恒,右廂都指揮林存信,若種紀愿到倭國戰場,很有可能領一軍,最少也是軍都副指揮。
從北伐戰場上下來的世代將門,有這種待遇也不會叫府軍將士不滿。北伐的宣傳在福建路也進行的很好,福州晚報等報紙連篇累牘的報道北伐將士的忠勇和犧牲,福建路雖然減賦,只是百姓實在不堪重負,但也是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當然也包括閩人為主的府軍將士們也明白了北方同袍的苦難和犧牲,禁軍將士在白山黑水上的奮戰和犧牲。
徐子先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客將進入,現在他的大將除了少數人外,多半人都是福州人和漳州人,其余則是福建路各軍州的人,北方禁軍將門精英的加入,可以減少府軍的門戶之見,未來再引入荊南人和江西人,包括浙西人,那邊的礦工也相當強悍堅韌。
在此之前招募的大量府軍中,有好幾萬礦工原本也來自南方各路,甚至有河南路和山東路過來的北方人,徐子先對此相當滿意。
純粹的閩人可以組成一支榮譽感很強,鄉土意識很強的軍隊,但將來南軍北伐之時,過于緊密和鄉土化會影響府軍北上的決心和戰力,這也是徐子先極力要避免的事情。
“姚平忠和種紀一并先南下。”徐子先改了稱呼,公事上便不以字相稱,兩個青年武官也是將手垂下,兩足并攏,聽到徐子先令后,兩人俱是行了個軍禮,表示聽令,徐子先接著道:“我要先北上,接王直所部南下。你二人和一些府軍將士先南下,熟悉海上諸事,與呂宋艦隊匯合,再然后在呂宋等消息,待北上主力艦隊回來休整后,府軍主力登艦,與呂宋艦隊一起往倭國,到時候自有你二人的委狀,聽令行事便可。”
種紀和姚平忠抱拳道:“遵殿下令諭。”
徐子先點點頭,笑道:“征倭之戰宜速,你們勉之。”
徐行偉在一旁面露微笑,他一直是想著這兩個好友能到幕府之下效力,現在算是得償所愿,心情自是相當愉快。
有這兩個杰出的將門世家子弟加入,可想而知府軍之中在未來一兩年內會有源源不斷的北方將門子弟加入府軍,對府軍中下層武官的補充來說,這是相當的利好。
徐行偉到底也是相當杰出的世家子弟,眼界本事都遠超常人,府軍的大將都相當出色,不管是劉益還是秦東陽,或是葛家兄弟,張虎臣等人,或是天生將才,或是有萬夫之勇,或是謹慎精細,或是勇武敢死,都是罕見的人才。
但中層武官,現在多半是在閩人中提拔出來,隨著府軍擴大,武官人數是嚴重的不足,現在的軍都指揮還不太缺,但也有好幾個軍是兼領,至于副都指揮,軍都虞侯,團指揮,營指揮,都頭,這些級別的武官則是奇缺,很多中高級武官不得不身兼多職,栽培一些有經驗的老卒為武官,就算這樣,也完全沒有辦法彌補武官缺額。
現在大伙都在等著講武堂,但講武堂合格的畢業生最少是在軍中一年,再于講武堂學習半年到一年,然后原本的都頭可以任營級指揮,最少在指揮經驗和學識上夠資格了。
但參謀人員,大量的營團級指揮最少還要兩三年才能補充上來,等兩三年后,可能府軍又擴大了好幾倍,仍然面臨武官缺額。
從各路搜尋合格武官的工作已經在進行,再于北方招攬將門出身的青年武官,大量的將門子弟南下,陸續進入軍中,先任副職,再于講武堂短期學習,適應府軍的體系,這樣可以得到大量的中下層武官,整個府軍的底蘊也會更加充足。
充足的糧餉,東藩出產的大量鐵甲,兵器,加上更好的后勤體系,撫恤制度,府軍的體系加上充足的人才,戰力會比現在的禁軍精銳還高出一籌。
徐行偉面露笑容,北方情形令人憂心,所幸大魏尚有秦王,尚有府軍,局面不僅未至絕望,相反,大有可為。
……
姚平忠和種紀沒有在福州耽擱,他們這樣的秦鳳路的將門子弟,從小便習慣了聞令即行,哪怕正在吃飯,軍令一至便會立刻出發,絕不會耽擱。
他們也都沒有接家小過來,兩人中武進士后分別返鄉成親,都各有子女,留在家鄉由族人照料看顧,也不必太擔心。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丰顺县|
类乌齐县|
伽师县|
布拖县|
汪清县|
曲周县|
新化县|
花莲市|
博兴县|
杂多县|
松原市|
武山县|
安义县|
巴东县|
蓝田县|
贵德县|
独山县|
井冈山市|
崇左市|
红安县|
宁陵县|
青阳县|
万全县|
陵水|
泸西县|
洪江市|
阜阳市|
克山县|
通州区|
天峨县|
通许县|
丹寨县|
精河县|
连州市|
天气|
雅江县|
商丘市|
承德市|
太康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