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大魏王侯》
第(2/3)頁
海平線上,順著陽光的光線看過去,終于有桅桿出現,過百艘船幾乎是一起涌現出來,接著便是更多的艦隊在海上涌現出來。
各國水師是在三佛齊匯合,而府軍水師的主力則是從蘭芳各處的港口出發,在海上匯合,連續數天時間終于全部匯合完畢,并且開向馬六甲港口所在。
桅桿如林,艦船密集,只有熟知府軍水師家底的人,才知道來了多少艘船。
羅方孝頗為激動的道:“千噸大船三艘,七百噸以上十一艘,五百噸以上三十七艘,三百噸以上三百余艘,水師主力官兵十二萬人,水手近五萬人,水師主力全部至此!”
在說話時,羅方孝幾乎失態,兩顆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他的激動可以理解,這位從東藩剛發展時投效,數年時間看到東藩的水師從幾十艘戰艦發展到如今這地步,不激動才是怪事。
最要緊的就是三艘千噸巨艦全部是東藩自己建造,完全按大魏水師盛時的樓船巨船制造,每艘大艦上都有過千戰士和數十門火炮,不管是火力還是近戰能力,對普通的艦船都是完全的碾壓!
府軍水師,從創立時的幾千人,在兩年前也就三萬余人,征倭之役以后,幕府只將小半的財力用在日常開銷上,大半的財力有五成用在水師,兩成用在府軍,三成用來買馬養馬!徐子先的決心和意志,真的是遠超常人,一旦認準了某件事值得去做,便會傾盡全力!
到十六年時,幕府整個財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九千萬貫,其中東藩一地就超過四千萬,五千萬是來自獨立核算的海防捐稅和在福建路,江西路,兩浙路,兩廣,荊南,荊北等地設立的厘捐稅卡。
在幕府的主持下,地方上那些多如牛毛的雜稅基本上被取消光了……什么板帳錢已經夠混帳,還有枯骨稅,百姓養死了牛官府還得向百姓征稅,簡直毫無天理人性可言。還有河渡錢,完全沒名義的上貢錢,還有陪錢,地錢,食鹽錢,牛皮錢,鞋錢,橫征暴斂,很多稅毫無道理,就是完全的放縱官吏巧取豪奪,以完成中樞下達的財賦指標,只要將中樞的財賦交足了,地方官吏怎么催逼壓榨百姓,只要不弄出大規模的造反和民變,那就可以放手施為。
就算弄出民變,官員了不起被免職,回家之后還是大富翁一個,安心享受自己搜刮來的錢財。很多大魏史上有名的貪官,下場最多就是免職,曾經有在雷州任職的某知州,弄到當地殺嬰賣子成風,后來激起民變,死者過萬,這知州也就是被免官,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這般寬縱,仁宗皇帝倒是得了一個“仁”字,但在他的治下,一直到今,百姓都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苦難。
這樣雖然維持了大魏一億貫的財賦收入,百姓付出的最少是好幾倍的不該付出的負擔,實在是殺雞取卵,大魏的財政破產,就是因為這樣的貪婪和短視!
秦王幕府完全取消了這些雜稅,只是保留了海稅捐,這是對海商的一種約束,也是雙方的共有承諾,收海稅保證海上的安全,海商交錢壯大水師,是雙方都得益的好事情。
另外就是有牙行契稅,這是正常的商業稅,不管是工廠還是商行礦山,都要征收。
再有便是田宅契約,百姓交易房產,土地,需要到官府領契交稅,這種是官府提供法律背書和服務,收稅也是理所當然。
正賦也就是土地生絲捐稅這是國賦也是照常收取,還有稻米等實物,這些都是減免了三成之后,照例由海運抵津海,送到三司府庫,在北方還在抵擋東胡和平定流寇的特殊時期,就算是徐子先已經掌控南方,趕走的六品以上的官員都有好幾百人,兩府對現狀只能默認,所要求的底線就是南方各路要正常輸送國賦和各種雜項物資,對這一點,幕府也是一直有保證。
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在取消了多如牛毛的雜稅之后,幕府的收入不僅沒有減少,也不是穩步增長,而是大幅度的增加!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元谋县|
海兴县|
都江堰市|
安龙县|
岳池县|
滦南县|
霞浦县|
石柱|
崇礼县|
阜阳市|
友谊县|
长沙市|
怀柔区|
鄂伦春自治旗|
连江县|
松滋市|
花莲市|
文安县|
宁德市|
炉霍县|
奉新县|
噶尔县|
敦煌市|
甘谷县|
蓬安县|
南和县|
古丈县|
壤塘县|
安多县|
北海市|
木里|
加查县|
新疆|
栾川县|
镇江市|
盘锦市|
固镇县|
内丘县|
汝南县|
闻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