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基本指揮所被摧毀,主要指揮員陣亡,指揮通信系統癱瘓的情況下,藍軍的前沿攻擊群、第二梯隊、作戰預備隊、炮兵群、防空兵群、特戰群、工程保障隊、偵察隊、后方保障群等各個群(隊),總計十七個營亂成了一團,營找不到旅,連找不到營,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地的進攻,最終由進攻的一方變成防御,然后被紅軍各個擊破。 而在這種情況下藍軍野戰油庫被摧毀,所有重型裝備沒有了油料的供應,直接變成了廢鐵,72旅的單兵訓練和步兵戰術本來就比91師差了不少,即使有‘雪狼’特種大隊一個特戰營的加成,但畢竟人數有限,也只是多堅持了三天時間,便被逐一殲滅,最終藍軍人員和裝備戰損達70%以上。 這一次的演習結果暫且不說,演習的過程,或者說藍軍輸了的主要原因自然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但軍長劉月軍在實兵對抗演習的總結講評會上,帶著所有團以上軍官分析研究之后,各級指揮員才發現,這次演習,藍軍看似是輸在偶爾事件上,是三個異軍突起的新兵誤打誤撞的結果,但實際上這其中卻有著一些必然因素存在。 機械化步兵72旅是具備信息化指揮通信能力的重型機械化部隊,按理說這樣的部隊戰斗力是很強悍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機步72旅具備火力強大,打得準、打得遠、指揮通信效率高,情報采集精準,傳輸速度快,兵力統籌和調派速度也遠比紅軍要快,這些優勢讓藍軍一開始就壓著紅軍打,讓紅軍處于絕對劣勢,甚至一度紅軍右翼防線就要被突破,從而滿盤皆輸。 但機步72旅對重型裝備和通信指揮裝備依賴太重了,平時從上到下也強調的太多,最基本的體能和單兵技能的訓練偏弱,以致于當基本指揮所被摧毀,指揮通信系統癱瘓之后,整體戰斗力急劇下降。而重型裝備的油料供應更稱得上是機步72旅的命脈問題,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怎么確保萬無一失,顯然72旅雖然認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但如何做還處于摸索階段。避開牛致遠、夏軍昊和金加剛這三個新兵的意外因素,這些才是72旅輸了這場演習的根本原因。 當然,實兵對抗前期,藍軍武器裝備的先進,火力的精準和靈動,以及指揮通信的高效,特種作戰的優勢,也給91師部隊很深的印象,引起了各級指揮員和官兵普遍反思。 最后軍長劉月軍結合近些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局部戰爭案例,特別是兩次海灣戰爭的實例,針對此次演習的實際情況,對紅藍雙方部隊指揮員們提出了三個作戰問題的研究。 部隊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信息化條件下師旅級部隊兵團對抗,怎么打贏機械化戰爭? ‘刺刀見紅敢打敢拼’的光榮傳統在新型戰爭模式中意義何在? 留下三個當前部隊最重要、最緊迫的作戰問題研究,并且要求各團級以上部隊都要用半年的時間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本單位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依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