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得不戰-《我要做首輔》
第(1/3)頁
趙文華不愧是干吏,接任吏部尚書之后,不到十天,就把朝中大臣一百一十三人劃分為三等。上等二十八人,吳鵬、鄢懋卿、吳山、嚴世蕃等;中等七十人,歐陽必進、許論、徐履祥等;下等十五人,即理當斥罷者則是南京吏部尚書楊行中、南京禮部尚書葛守禮、南京刑部尚書陶尚德、戶部右侍郎艾希淳、刑部右侍郎鄭大同、工部左侍郎郭鋆、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何云雁、南京鴻臚寺卿王楠、太仆寺少卿張秉壺、南京太仆寺少卿陳邦修、光祿寺丞丘乘文等等……
名單一出,舉朝嘩然,京城上下,所有文武只覺得一股令人窒息的寒冷,把大家伙直接送回了三九寒冬。
這還不算完,除了紅袍高官之外,科道也成了重災區,
趙文華前后一共罷免了兩京科道官三十八人,分為不謹,浮躁、不及三類。其中,都給事中烏從善等十八人為不謹,左給事中李幼滋、給事中孫濬、夏栻等十四人為浮躁,都給事中王鳴臣等六人為不及。
旨意上去,得到了嘉靖的首肯,于是皆降調。而其他“御史留用者仍各杖四十”這樣一來,殺盡科道官之威風,再也沒人敢和嚴黨作對。
總結此次臨時京察,大臣之中凡是嚴黨骨干人物皆得推為上等和中等,如吳鵬、吳山,嚴世蕃、鄢懋卿等。反之,異己則以各種罪名斥罷,科道官中反嚴人物亦大都被清除,嚴黨勢力終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可以說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拔劍四顧,再也無人可敵……或許還有一個人能扭轉乾坤,那就是取代李本成為次輔的少保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徐階。
自從京察消息傳出,昔日的門生故吏,朝中的清流。心學門人,李默的黨羽,大家伙一股腦找到了徐階,希望次輔大人能站出來。對抗嚴黨的倒行逆施,保住朝廷的一口正氣。
只是這些人注定失望了,面對嚴黨瘋狂清洗,徐階一言不發,對待嚴家父子越發恭順。內閣擬票。無論大事小情,都請示嚴嵩,嚴嵩不在,就去請示嚴世藩,沒有一絲一毫的主見,比起昔日的李本還不如。
私下里不少刻薄的官員都說徐階不光被孫女嫁給了嚴嵩的孫子當小妾,自己也嫁給了嚴家,成了人家的奴仆!
身為徐階最親信弟子,又心懷大志的張居正實在是受不了近乎屠殺式的清洗,任由嚴黨折騰下去。就算還能保住官帽,大明朝早已腥膻遍地,狼犬滿街,成了人間地獄。
張居正毅然決然,懷揣著奏疏,找到了徐階。說來慚愧,自從在翰林散館的時候,張居正上過一封奏疏,這還是第二次。
“師相,弟子是來辭行的?!?
正在埋頭批閱公文的徐階一頓。又接著寫了下去,張居正眉峰挑起,顯然對老師的懦弱非常不滿,他強壓著怒氣。說道:“師相,京察歷來都有規矩,需要吏部和都察院聯合考察,期間還要科道言官監督,稍有不法,就要上書陛下。等到考察結束之后,科道還要拾遺補缺,然后科道再互相糾察。”
張居正脊背挺得筆直,雙手按在大腿上,十指深深陷入肉里,聲調提高了三分,“試問此次京察,不管是四品以上,還是五品以下,去留都聽從趙文華一人,這種情況,只是正德年間,劉瑾專權時,為了鏟除異己,才‘矯詔行吏部,不時考察兩京及在外官員’,莫非大明朝要重回劉瑾專權的黑暗時代……額不,是比劉瑾時代還要可怕!”張居正痛心疾首說道:“此番京察,左都御史周延沒有參與,科道官系朝廷耳目,趙文華既不與都察院商量,也不允許科道官插手,沒有科道拾遺糾察不說,反而大肆罷黜科道言官,順我者生逆我者死,猖獗若斯,亙古未聞!朝堂之上,正氣蕩然無存,師相,您還看得下去嗎?”
說到最后,張居正幾乎都哭了出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醴陵市|
巴彦淖尔市|
太原市|
永吉县|
内丘县|
苗栗县|
若羌县|
乌拉特前旗|
益阳市|
辽源市|
潞城市|
密山市|
康保县|
北碚区|
石泉县|
左贡县|
丰都县|
虹口区|
安泽县|
宜川县|
涿鹿县|
陆丰市|
西乌|
开封市|
綦江县|
来宾市|
分宜县|
江阴市|
贵阳市|
华宁县|
隆子县|
措美县|
文成县|
满洲里市|
巩留县|
铜山县|
林芝县|
广水市|
保德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