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出人預料,這一部憲法廢除了臨時執政的職務,保留了皇帝,原本新制當中,使用的部長,次長一類的官名也改回了傳統的尚書和侍郎。 從表面上看,似乎陽明學會的高層認為以往的變法太過激進,和幾千年的傳統割裂太大,故此推行了一些復古的作法,收拾人心。 至于萬眾矚目的皇位,則是落到了隆慶遺腹子,洛王朱翊鐘的身上。 作為焦美人的孩子,曾經隆慶希望選為太子的人,朱翊鐘從出生之前,就面對著刺殺毒害,險象環生,好不容易在唐毅的庇護之下,安然活了十年。 唐毅退下來之后,又安排他去武昌就藩,讓人層層保護,他在僥幸活了下來,如今十八年過去了,朱翊鐘已經是個大小伙子。 眉眼之中,活脫是年輕時候的隆慶,就連身上膽怯懶散,好逸惡勞的毛病都學了一個全。 他覺得自己頭十八年,受的苦,過得日子,已經夠倒霉了,剩下的時光,最好是享受生活,甚至連皇帝都不想做。 逼到了最后,唐毅不得不出面,才逼著他點頭。 不過朱翊鐘也和唐毅約定,他這個皇帝之負責一些典禮儀式,接見藩國使臣,其余的事情,他是一點都不想管。 另外他覺得紫禁城太壓抑了,父皇就是被層層疊疊的宮殿,活生生弄死的,天下最大的深宅大院,也產生了最多扭曲的人……為了得到寵幸、發了瘋的女子、為了金錢瘋癲的太監,為了權位,互相翻臉的兄弟……他是死活不想住在宮中。 唐毅只好從善如流,紫禁城的三大殿只是國家大典之用,平時皇帝居住在西苑。 拉拉雜雜,答應了一大堆條件,朱翊鐘才勉強繼位,成為中華帝國的第一任大皇帝,依舊沿用黃帝紀年。 登基的時候,朱翊鐘拜的不是朱家的先帝,而是拜的是炎黃二祖! 光是這一個動作,就意味深長,他繼承的不是朱家的法統,而是自從上古三皇五帝,一直流傳下來,生生不息的血脈。 與其說朱翊鐘是中華的皇帝,不如說他是華夏一族的族長,和每一個普通百姓一樣,都是炎黃子孫。 正因為如此,一切皇宮的繁文縟節都被取消,面對皇帝,只要躬身施禮就行,跪拜禮被徹底廢止。 朱翊鐘甚至不再自稱朕,從小接受心學和科學的熏陶,朱翊鐘更醉心科學,喜歡動手。比如他就親自制作了一艘擁有兩個巨大輪子的船只,不用風帆,就能航行。朱翊鐘把這艘船作為禮物,送給了唐毅。 五年執政期滿,唐毅再也沒有流連,立刻動身,離開了京城,他發誓,今生已經在這種城市,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從此之后,再也不會返回。 不要小看這五年,正式有了這五年的時間,皇帝的尊位消失了,綿延兩千年的傳統打斷了,即便朱翊鐘重新稱帝,此時的皇帝和往日的皇帝,全然不同了。 整個帝國的體系已經構建完畢,憲法確立了分權制衡的原則,皇帝只能從事禮儀性的工作,其余實際的權力都落到了內閣、立憲會議身上。 至于陽明學會,則是聚集帝國最多的政治精英,成為帝國發展的規劃者和領路者。他唐毅離開京城十年之后,陽明學會正式決定,賦予朱翊鐘中華聯邦大皇帝的職務,他是所有海外藩國屬地的君王,各藩國的國王都是他的臣子。這一步抬高,實則是更進一步穩固成果,確保皇帝沒法反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