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安亭文會-《明朝當(dāng)官那些年》
第(1/3)頁
“從安亭到外崗俗稱十二里,中間有望仙,從外崗到嘉定,俗稱也是十二里,中間有個六里亭。安亭安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馬車篤篤地行在官道上,鄭若曾給陳惇介紹著:“西有花橋、徐公橋鎮(zhèn),南有白鶴鎮(zhèn),東南有黃渡鎮(zhèn),向東有方太鎮(zhèn),北有蓬郎鎮(zhèn),前門塘鎮(zhèn)。十亭一鄉(xiāng),十鄉(xiāng)一鎮(zhèn),按說該是好去處,可這邊鄉(xiāng)人民風(fēng)有些狡猾,不那么淳樸。”
“那這亭子就是官兵傳送書信文書,過往行人夜宿休憩的驛站嘛。”陳惇路過一個小亭子觀賞了一下。
“現(xiàn)在是這么說了,”鄭若曾道:“安亭這個亭,其實以前是駐軍驅(qū)冦之地,也是駐兵揖盜的住所。這在歷史上有眾多記載,像華陽是地域名,也是亭名,安亭也是,這本是個抵御外敵,防治盜匪的地方。”
“咱們要是走水路的話,從昆山出來七十里就到了,”鄭若曾捶著腰道:“坐馬車要繞路。”
“等了兩個多時辰,所有的船只都滿員了,”陳惇道:“還都往昆山來,是不是來參加文會的?”
“這猜測沒錯,這文會自從定下,許多商人都尋覓到了商機,”鄭若曾道:“往世美堂周邊蹲守,就等著拋售自己的東西,他們也聰明,不要錢,就等著題字,若是能得到比如王世貞的只言片語,那自然是起價百倍了。”
世美堂很快出現(xiàn)在了他們眼前。就如歸有光在《世美堂后記》中所記,世美堂原本是他的夫人王氏祖上所建,成化年間王氏的先人在安亭江上筑屋百余間,一直供王氏子弟居住,只不過到了嘉靖年間,王家的子孫不爭氣,到了要把世美堂賣出去的地步。王夫人就和歸有光商量,將世美堂買了下來,當(dāng)然這房價也不便宜,一直到好幾年后,歸有光才算還上了借貸。
但世美堂的確是個風(fēng)景絕佳的好地方,臨江而建,甚至還有亭榭直出水中,屋子又建地寬廣明亮,錯落有致,屋后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fēng)光。這和蘇州的許多園林又不相同,勝在質(zhì)樸、疏朗。
兩人被僮仆迎入,鄭若曾道:“姐夫呢?”
“老爺在子規(guī)草堂講文章呢,”這僮仆道:“今早上來了許多客人,都沒有來得及講。”
鄭若曾和陳惇往草堂走去,穿過曲折游廊,過經(jīng)史堂折而向西,經(jīng)水檻再往東,通向幾間黛瓦粉墻的房舍。這房舍內(nèi)栽綠竹,照映地一片瀟湘綠意,“子歸草堂”匾下,有歸有光親自所書的“以文載道”四個字,穿過絹質(zhì)五松聯(lián)屏照壁,就見到約莫七八十名弟子,坐在桌后,而階上歸有光正在宣講韓愈的文章。
陳惇沒有徑入,而是跟鄭若曾上了草堂之后的雅舍之中,雅舍一共二樓,陳設(shè)更加精巧,壁懸大掛屏;正中八仙桌和官帽椅。挨著一排花窗還有大書架,上面都是閑散的古籍。
陳惇坐在窗戶前,眼前是江水盈盈,耳邊是瑯瑯讀書聲,不由得長嘆一聲,感嘆環(huán)境優(yōu)美,陶冶性情。
在世美堂辦學(xué)傳道,歸有光的學(xué)生多時達(dá)百余人。不僅是昆山嘉定,青浦,黃渡,望新等地的四方學(xué)子也紛至沓來,聽歸有光談經(jīng)說文,時間長達(dá)十年之久。附近四鄉(xiāng)的秀才舉人都是歸有光的朋友,經(jīng)常與他探討文章。
“我姐夫的心愿,就是抱守歐陽公、韓公文集,在荒江老屋里,給二三弟子講授,傳他的文章之道。”鄭若曾道:“哎,這一次王世貞也要過來,我倒是期待他們相會了,昆山太倉離得這么近,他二人卻從未見過,還真是遺憾。”
“你是遺憾沒見到兩人各執(zhí)一詞,為自己的主張爭辯吧,”陳惇道:“那這一次就可以看到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松桃|
开江县|
石家庄市|
彭山县|
开化县|
日照市|
蒙自县|
巨鹿县|
木兰县|
东宁县|
于都县|
元阳县|
商南县|
勐海县|
临高县|
永川市|
咸宁市|
吉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乐业县|
平邑县|
镇沅|
比如县|
孙吴县|
贵南县|
洪江市|
宁津县|
沙田区|
三亚市|
黑龙江省|
海宁市|
区。|
黄骅市|
郧西县|
沾益县|
庆安县|
永福县|
庆阳市|
徐闻县|
边坝县|